人工智能監管新思路,用AI監管AI可行嗎?
國外大衛·布林(David Brin)紀實小說《AI 的靈魂》(Soul on AI)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監管角度,即讓人工智能互相監督、競爭和告密,以應對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作者認為,將每個人工智能實體賦予獨立的自我意識和個性化,讓它們擁有可識別的真實名稱和身份,可以激勵它們相互競爭并發現不良行為。為了確保可信度,作者提出建立一個身份識別和認證機構,并將人工智能實體的身份信息保存在物理存儲器中。通過這種方式,人工智能實體可以相互問責,保持競爭關系,促進人工智能領域的平衡發展。
1.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引發了對監管的擔憂,現有監管方式無法有效控制人工智能的行為。
2. 傳統的監管方法可能無法跟上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因此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監管思路:讓人工智能互相監督、競爭和告密。
3. 為每個人工智能注入個性化的身份,使其擁有真實姓名和虛擬家園,以及一個靈魂內核,從而使人工智能能夠相互認證和問責。
4. 建立一個機構或系統來處理人工智能的身份注冊和驗證,以確保人工智能的行為符合規范,并能夠追究責任。
5. 通過讓人工智能之間相互競爭和相互問責,可以實現有效的監管和控制,促進人工智能的積極發展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