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畫餅好不好,閉環很重要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筆記俠”(ID:Notesman),作者:少將,微新創想經授權發布。
“我們公司最缺的就是像你這樣的人,你只要好好干,肯定能……”
“雖然你現在只是個普通員工,但我準備把你培養成XXX……”
“等公司上市了,大家就能拿到XX獎金、XX期權……”
畫餅,是很多人都談論過的問題。可以說,我們逐漸已經變成了“舌尖上的職場人”。
但總體來看,有的餅讓人喜歡,有的餅令人厭煩;有的人畫餅被人開心接受,有的人畫餅被人指指點點。
問題,出在哪里呢?
一、畫餅的必要性
在當下的社會語境里,畫餅是一個貶義詞,一般是用來吐槽的。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對于傳遞愿景、激發士氣、達成上下一心是有很大幫助的。
換句話說,畫餅的存在,有必要性。但它也造成了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因此值得我們去深挖背后的邏輯。
畫餅,至少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楚漢相爭,劉邦通告全軍將士:誰能殺死項羽,賞千金,封萬戶侯。
在《亮劍》中,李云龍要組建特戰排,就跟全團戰士說:“誰能把手榴彈扔進筐子里,或者打贏我,就可以去吃肉。”
這些都算畫餅。
德魯克認為,組織的目的是“讓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天才總是罕見的。所以,能否讓普通人做出超凡的績效,是對組織的一大考驗。
管理者要通過別人拿結果,也必須要學會驅動別人更好地做事。
因此,點燃他人內心的火焰是管理者的基本功。發揮每個人的長處,激發每個人潛在的優點,就更有可能實現目標。
畫餅,可以激發斗志、激發潛能。
對你的下級來說,你畫的每張餅,他都會放在心里。在遇到困難時、加班加點時、全力付出時,他都會看看這張餅。這張餅會告訴他:你的付出,值了!
為此,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去做好所有應該做好的事。
畫餅,可以凝聚人心。
做管理,人性是繞不開的話題。人有人性,群體有群性。
團隊里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各種想法。但不受約束的想法,對團隊是有害無益的。
所以,要通過畫餅凝聚人心。把團隊的思想,全都統一到這張餅上來。上下同欲,攥指成拳。確保團隊的力量不浪費、不內耗。
畫餅,是一種延遲滿足。
當下資源有限,每個人無法得到太多的東西。但沒關系,一旦實現了目標,公司實力更強,每個人就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東西。
雖然今天只能得到1顆糖,但只要堅持過明天,后天就能多給3顆糖。
畫餅,也是傳遞企業文化。
比如,你對下級說:“只要你完成5000萬銷售額,就提你做副主管,底薪加倍。”
這句話本身也是在傳遞一種信息:公司以成果為導向,獎勵拿到結果的人。這也會影響下級的行為標準。
畫餅的好處還有很多。而且,越是初創企業,越是資源匱乏,越是處于逆境,越需要畫餅。
本來就資源不多,人心散了,那就完了。
某種程度上,逆境中的畫餅能力,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
二、畫餅的主要矛盾,
是上下級關注點不同的矛盾
為什么很多人討厭畫餅?
其實,他們討厭的,往往不是畫餅本身。
舉個例子。華為早年,任正非曾在員工大會上問員工:“2000年后,華為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大家回答:“不知道”。
任正非說:“是錢多得不知道該如何花。所以,你們家買房子的時候,客廳可以小一點、臥室可以小一點,但是陽臺一定要大一點,還要買一個大耙子,天氣好的時候,別忘了經常在陽臺上曬錢,否則你的錢就全發霉了。”
員工聽了目瞪口呆。任正非是在畫餅嗎?
當然是。那為什么很少有人吐槽他畫餅呢?
他是畫餅,但后來也給別人吃餅了。
所以,員工不是討厭畫餅,他可能只是討厭你畫的這張餅。
想要刺激到別人的味蕾,就要用正確的方式畫餅。在這里,你可以用“四象限畫餅法”來篩選。
如果我們用能不能看見、能不能吃到做區分的話,可以分為四個象限。看得見吃得到、看不見吃得到、看得見吃不到、看不見吃不到。
吃餅人關心的,往往是“吃得到”。吃到嘴里,才能填飽肚子。
而很多畫餅人關心的,是“看得見”。看得見,才能激勵人心。
屁股決定腦袋,沒有誰對誰錯,這是各自的職責差異造成的。但沖突點,就在這里。
所以,畫餅的主要矛盾,是畫餅人和吃餅人關注點不同的矛盾。
看不到,你不同意;吃不到,別人不滿意。
所以,畫餅的最好策略是“看得見,吃得到”。這才能完成閉環。
三、正確的餅是什么樣的?
市場的波動,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
過去,人多餅少,供不應求,能吃到就不錯了,用戶沒有挑選的權力。那是賣方市場。
但如今,畫餅行業已是“買方市場”,各路企業、各種層級紛紛入局,各種大餅爭奇斗艷。太卷了。競爭慘烈,一片紅海。
形勢如此嚴峻,我們該怎么辦?
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畫的餅,占領目標用戶的心智。
每個人的胃口都是有限的,你占住了,對手就進不來了。
但是,畫餅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比如,你說你要畫餅。那你畫的餅優勢在哪里?憑什么是你來畫?過程抓手是什么?最終交付價值是什么?有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嗎?如果別人復制你的餅,你如何應對?……
畫餅,需要一套體系化的打法。沒有人,能用一招半招橫掃天下。
那么,該畫一張什么樣的餅?可以參考SMART畫餅原則。
具體(Specific)。餅本身要具體明確。
例如,你對下屬說“我要好好培養你”,這不是一個具體的餅。
“我要把你培養成部門主管”,這是個稍微具體的餅。
“我要每周至少輔導你一次,先幫你取得部門主管的崗位能力,考核通過后,就提拔你。”這才是個真正具體的大餅。
畫餅時,要有衡量標準、達成措施、完成期限等等。執行時,就有明確參考,也能隨時檢查進度。
可衡量(Measurable)。餅是可量化、可衡量的。過程有參照,結果能檢驗。
比如,上級說:“年底給大家漲工資。”這是一個不可衡量的餅。幅度多大?漲多少?漲10塊錢,那也是漲了。
所以,要改成“年底給大家漲薪10%”。這是一個可衡量的餅。
畫餅,能量化的一定要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明明確確,模糊不清是假餅。
可實現(Attainable)。畫出的餅可以具有一定挑戰性,但努力可以實現。如果遙不可及,那就失去畫餅的意義了。
比如,在正常增長的前提下,老板說“只要今年營收增長10%,明年3月就帶全公司去北海道旅游。”這是可以夠到的餅。
但如果換成“增長100%”,那就不切實際了。
簡單來說,你可以蹦一下去摘桃子,但不可能蹦一下去摘星星。
相關聯的(Relevant)。對一個人,你可能畫了不同的餅,但之間要有關聯性,才能促進最終餅的呈現。
比如,你說要幫助下級完成本月業績,但又說要幫他找個對象,這跟完成業績沒有關聯。你說他到底是應該全力拼業績還是全力找對象?這就亂套了。
有關聯的是什么呢?比如,幫他改進工作方法,給他介紹優質客戶等等。這才能實現餅之間的聯動,相輔相成。
有時限性(Time-bound)。有時限性,這張餅才有可信性,也能產生良性的壓力感、緊迫感。
比如,一位經理跟下級說“完成100萬業績,就給你升職”。這讓人怎么消化?
要換成“年底完成100萬業績,明年初就給你升職”,這就易消化好吸收了。
一張正確的餅,才能起到它應有的作用,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四、如何畫好一張餅?
畫餅,是對別人的激勵。
所以,畫餅的合適時間,是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只能叫獎勵。
細分來看,可以分為有形餅和無形餅。不同的情況,需要搭配使用。
有形餅,就是物質性激勵。
首先,合理設計工資。
很多公司薪酬結構太僵化,拉不開差距,這就無法激勵員工。
定崗定級。基于組織架構梳理崗位,對每個崗位進行評價、排序、與外部對標,然后為每個崗位制定職級。
以級定薪。把各個崗位定好級別后,現在就要再把每一級的薪酬制定下來。
人崗匹配。給崗位稱重、定薪后,接下來給人定薪。考察員工的績效,是否達到了崗位要求,是否能勝任職責。
比如,據說董宇輝最初進入新東方,是50萬年薪。但結構是這樣的。
這種工資結構,就是為了激勵員工以昂揚的斗志去干好工作。
在基本工資外,就是獎金。
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有一定的激勵性,但數目是每個人可以預期的。激勵性更大的,是獎金包。
發獎金的前提是:大河有水,小河滿;先到團隊,后到個人。
獎金設計比較復雜,有多種方式。
基于作戰單元,比如成熟區域、新區域、產品線等。
基于業務場景,比如中后臺、一線。
基于增量績效,比如利潤的增長、成本的降低、人才的增值。
基于基準盈利,在給到股東基本回報率后,分剩下的超額利潤。
這是總體的獎金包計算。那么個人呢?有6種典型方案。
“火車頭”獎金方案,適用于管理者。通過崗位責任確立獎金標準,再去修正。
同比增長法,適合戰斗員,讓員工分享組織整體業績的增幅和減幅。
業績分享法,適合獨立銷售人員的崗位。
貢獻權重法,也適合作戰型員工,根據相應系數決定個人貢獻,分享獎金包。
工資倍數法,適合基層員工,根據個人績效確定月工資倍數。
職級當量法,適用于專業類員工,基于員工個人職級、投入項目、人力情況來分享獎金。
此外,對基層員工,要用好即時激勵。就是說,完成小階段任務后,立即給予獎勵。
比如,華為從零開始拓展國際市場時,搞定關鍵客戶就能獲得“客戶關系獎”;能進入戰略市場、在城墻上找到突破口,實現從零到一,不管做多大單,都能獲得“市場準入獎”。
同時,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也要用好股權激勵,把個人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比如4月份,東方甄選總價近8億的獎勵股。
以上是有形餅的畫法,也就是物質激勵。但無形餅同樣重要,甚至對某些人來說,非物質激勵更重要。
這可以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做,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
別人需要什么樣的餅,你就得給他畫什么樣的餅。不能自嗨。
具體來說,有9種激勵方法。
愿景激勵。
好的愿景3個特點:簡單易懂,有吸引力,要可操作性。還要分階段、告知路徑、樹立標桿示范。
贊美激勵。
每個人都渴望被肯定。贊美要具體,但不能過頭;在人前贊美,但切忌贊美一人打倒一片。
同時要 “明賞暗罰”。獎勵越公開越好,懲罰越隱私越好。
榮譽激勵。
比如華為,獎項繁多,80% 的員工每年都有獎勵。比如戰略項目獎、最佳銷售項目獎、競爭優勝獎、區域功能提升獎等等。
再比如海底撈有一個父母獎,每個月給優秀員工的父母卡里打上500至1000元。
也要注意儀式感。比如年終聚餐,優秀員工跟老板坐一桌。
晉升激勵。
建立明確的職務序列和晉升通道,讓員工看得見晉升的臺階。像華為22萬員工,副總裁至少有3000人以上。“給不了位置,給帽子”。
做晉升激勵,一定要先把職務序列和管理層級的通道打通,并且傳達給所有人。
情感激勵。
比如慰問親人,在表彰大會上將紅包發給親屬,這就讓親屬很有面子。
做情感激勵,要注意一點,尊重每個人的尊嚴、個性、價值觀和缺陷。
培訓激勵。
很多企業為普通員工做培訓,認為他們能力不行,需要培訓。
這是不對的。杰克·韋爾奇在《贏》中說“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都要保證培訓是一種對突出業績的獎賞,而不是打發時間的安慰劑。”
為什么有的企業搞培訓,員工不愿意聽?為什么真正依靠培訓的時候,員工說工作忙要請假?原因就是你的培訓激勵不到位。
競爭激勵。利用不服輸的心理做競爭激勵。
比如根據目標匹配相應的資源,某個團隊定的目標越低,資源越少,他們自然就想要高的目標。
授權激勵。
授權不是授責,最關鍵的是信任。只要下屬能掌握的,盡可能放手。
授權控制,包含三個步驟:明確工作原則與標準,對照標準衡量進展和業績,抽查關鍵節點糾正偏差。疑人要用,用人要疑。做好過程監控。
最好有一個清單,包括任務細節、授權對象、下屬職責、下屬權限、反饋方式和領導職責。
娛樂餐飲激勵。比如高管請員工吃飯,負責人請員工泡澡按摩等。
好的激勵方法,能帶來超預期的激勵效果。
結語
畫餅這門藝術,天賦很重要,但勤學苦練同樣能出成果。
畫好的餅很容易,畫對的餅很難。
真正的畫餅高手,往往能審時度勢,玩的都是無限游戲。
有限游戲,是見人就畫餅,也不看時機適不適合。
無限游戲,是“上兵伐謀”,做好策略,有所畫有所不畫,今天畫明天不畫,這人畫那人不畫,保持節奏感,分清輕重緩急。
但畫餅,只能解決意愿的問題,不能解決能力的問題。
也就是說,對于公司來說,激發全員斗志很重要,幫助每個人提升能力同樣重要。
維珍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說:培養員工,讓他們強大到足以離開;對他們好,讓他們想要留下來。
有可能,這是最頂級的畫餅。
總之,“餅學”是一門交叉性學科,內涵非常豐富,需要我們知行合一,不斷練習,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穩、走得遠。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微新創想轉載,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