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人免费人人专区人人,欧美精品不卡,欧美大片无尺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小视频,成人免费黄色大片,欧美+亚洲+精品+三区

888元“變臉楊冪”,AI黑灰產盯上明星

一方面,可觀的收益驅動著“明星臉”黑灰產市場的生長;另一方面,由于技術的進步和部分傳播渠道的隱匿性,大大增加了藝人的維權難度。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財經E法(ID:CAIJINGELAW),作者:姚佳瑩,編輯:郭麗琴,微想智云經授權轉載。

換成“楊冪臉”的成本可能不到千元。

近期,多個商家直播間被曝光使用AI換臉技術,將楊冪、迪麗熱巴等明星的臉置換到商家主播臉上,并登上熱搜。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源多次代理知名明星藝人的肖像權、名譽權糾紛案件。他表示, AI換臉技術目前給藝人群體帶來很多煩惱。

財經E法調查發現,在淘寶平臺上,部分售賣高清人臉圖片素材、提供AI繪畫服務的商家,還同時私下提供AI實時換臉技術。買家可通過月付、年付或永久使用等方式購買相關服務,價格從數百元到2萬元不等。其中一位商家表示,888元便能永久獲得一個明星實時換臉模板,“明星的換臉模板我們已經訓練好了,可以直接使用,有數十個可以挑選”。

由于明星、網紅的高知名度和臉部素材的強可及性,成了黑灰產中技術提供者、服務購買者的主要目標:“楊冪、迪麗熱巴們”進入直播間賣貨、熱舞,甚至出現在淫穢視頻中。

一方面,可觀的收益驅動著“明星臉”黑灰產市場的生長;另一方面,由于技術的進步和部分傳播渠道的隱匿性,大大增加了藝人的維權難度。

電商商家表面售賣的是圖片素材

01明星頻頻“被換臉”

最近數月,AI換臉為明星的相關詞條頻頻登上熱搜,包括“AI換臉楊冪等明星賣貨或涉侵權”“男網紅合成迪麗熱巴視頻被打”等。

近期,某博主在短視頻平臺上利用AI換臉技術,將電視劇一些片段的中男主角的臉置換為自己的臉,這出“親密戲碼”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爭論。

目前,該博主的賬號已被封禁。李源表示,無論是否以盈利為目的使用明星藝人肖像,均屬于侵犯肖像權行為,在上述案例中,該博主不僅侵犯了肖像權,也給明星名譽造成貶損,可能承擔更重的賠償責任。

據李源介紹,以往,侵犯明星藝人肖像權的情況主要有兩種,其一是未經過許可,在產品或服務的介紹或廣告中使用了明星藝人的肖像,這種商業使用容易造成消費者誤解,以為明星藝人與商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相關,屬于虛假代言;其二是部分主體使用剪輯或拼接的手段,在明星藝人的肖像上進行涂寫,或者通過摳圖將其形象拼接至其他照片。侵犯名譽權的行為則分為侮辱和誹謗。

而AI換臉的興起,直接挑戰的是“有圖有真相”“眼見為實”的思維定勢。李源表示,當下AI技術發展日趨成熟,能做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平臺、甚至業內人士都沒辦法分辨照片或視頻是否為真實拍攝。團隊有時完全無法辨認一些照片是否是明星藝人本人,只有向其本人核實,“甚至明星本人由于時間長,都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拍攝過相關照片或視頻。”李源說。

除了蹭明星臉公開博取關注,當黑灰產業開始利用AI換臉技術,將明星、網紅的臉大量安置到淫穢視頻中,將對明星/網紅的名譽造成極大負面影響,而其隱匿傳播的特點,更增加了明星們維權的難度。

李源介紹,團隊此前處理過不少黑灰產業利用AI換臉侵權的案件:不止一位女性藝人肖像被不法分子使用AI換臉技術放于淫穢視頻中,并被廣泛地傳播,藝人維權的難度很大。

網紅“Caro賴賴”在抖音平臺上擁有近450萬粉絲。4月,賴賴便經歷了被黑灰產業盜臉的煩惱。4月底,賴賴在微博上發布自述,稱其臉被盜用并安置在淫穢視頻的女主角臉上。

“Caro賴賴”在微博上介紹,有不法分子在境外社交平臺上冒充其身份注冊了賬號,大量搬運其在抖音平臺上的原創內容,在積攢到一定粉絲數時,便開啟會員訂閱方式販賣視頻。而這些所謂會員可見的視頻,均是通過AI換臉技術,將她的臉安置在色情照片或視頻的女性臉上。“我曾看到過一個網紅名單,表里密密麻麻寫滿了我熟悉的名字。他們根據博主的粉絲量級進行分類,假視頻價格在30-50元不等。”賴賴稱,“但只要你花200元就可以進群,進群后可以享受永久半價。”

賴賴曾想通過法律途徑維權,但她發現相關賬號IP地址均在海外,即使部分視頻傳到國內聊天群里,也已經過多次轉手,難以找到源頭。賴賴認為,造黃謠的成本已經低到難以想象。她想知道,這些像機器人一樣的賬號ID背后到底是誰?“很可怕,只需一張網上的自拍或一條露臉視頻,任何女孩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賴賴稱。

財經E法發現,目前,在淘寶平臺上,仍存在不少售賣明星臉部模型的商家,他們或是打著售賣高清頭像圖片素材的幌子,或聲稱提供“AI繪畫”服務,成為“換臉”黑灰產業鏈中的一環。

02商家月入十萬

目前,使用“AI換臉”的關鍵詞無法在淘寶平臺上檢索到相關產品和服務,但換為相近關鍵詞“深度合成素材”、“人工智能合成”等仍能檢索到不少提供換臉服務的商家。這些商家表面售賣的是圖片素材,實際上提供的是AI實時換臉服務,涵蓋電腦和app端。

例如,某商家在商品頁面提供了迪麗熱巴、楊冪、劉詩詩等一線女星的多角度高清臉部素材,經財經E法問詢,商家售賣的商品技術是明星實時臉部模型,共有數十個明星臉部模型可供挑選。買家若要換上這些模型,需要購買商家“開發”的AI實時換臉軟件。

根據商家提供的軟件服務介紹,該軟件可以更高效地運作,通過實時深度計算技術,僅需看著鏡頭便可與許多名人和公眾人物換臉。

換臉的成本并不高。該商家提供了不同版本的套餐,主要區別是臉部捕捉角度的范圍大小,根據3D捕捉角度從正面60度進階至正面140度,價格分別為888-18888元不等。其中,基礎版本888元便可永久使用一個臉部模型,而18888元的版本除了有超過10個明星臉部模型,還可免費定制專人專模。在財經E法質疑逼真效果后,該商家展示了多個效果視頻,“圖片素材都是高清的,效果肯定是有的”。

該商家聲稱,明星的模型已訓練完畢,可直接使用,還可根據用戶需求定制專人模型。“如果想換臉為其他人,我們需要現做模型,讓定制臉和買家臉能融合,工期大概是7-15天。”

條件是買家需提供視頻和照片素材。據該商家介紹,需要提供被換臉對象在正常光線下的正臉、側臉、側下方、側上方等各個角度,拍攝距離保持在30厘米以上,且需保證拍攝到被換臉對象的喜怒哀樂等各個表情,“3分鐘左右的視頻即可”該商家表示。制作一個素人模型為2600-6000元。

該商家并非對換臉可能造成的侵權一無所知,為應對客戶對侵權的擔憂,該商家還推出了生成人臉的服務。在產品介紹中,商家提到,由于大多數客戶在直播時容易涉及侵權問題,可按客戶要求“生成一張世界上不存在的人臉,五官可以按照客戶的期望或者模仿某個人物更改”。

換臉服務為這些商家創造了可觀的利潤。上述商家商品頁面顯示,楊冪和迪麗熱巴的實時臉部模型成交量最多,均超過了100單。

在財經E法向另一位商家表達了“換臉”明星的需求后,得到了“添加v對接技術”的回復。

該商家提供的“移花接木”技術同樣通過開發軟件體現,售價為5000元,可永久使用軟件中的十多個名人模型,包括楊冪、馬斯克等。該商家表示:“光這些模型都值不少錢,我不會虧我的顧客的,我有什么技術也都給你們了。”

當財經E法表達了價格較高后,該商家展示了其交易記錄,“它就值這個錢,你找其他人也是同樣的價位,我們干這行的了解這技術的價值。”僅從其交易記錄來看,6月至今,該商家已進賬近3萬,“我上個月成交了10萬,這個月到現在也7萬多了”,該商家表示。

商家向財經E法展示的AI換臉技術

03如何護“臉”?

李源表示,明星的工作屬性難以避免要露出肖像和姓名。如何保護明星肖像不被非法盜用為AI換臉素材,目前并沒有太好的辦法。“我們只能建議明星藝人在非公開場合,比如說生活場景里盡量做好保護。很多明星藝人,基本上除了工作時間,其他時間都很少出門”。

財經E法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已檢索到多個與AI換臉有關的案例。

5月底,上海魚腥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魚腥草公司”)新增多份肖像權糾紛裁判文書,均因該公司運營的某款換臉手機APP未經許可,擅自使用多位網紅的的影像作品,將其制作為融臉視頻模板,提供給用戶使用。天眼查信息顯示,魚腥草公司因侵犯肖像權、著作權多次被起訴,其中包括多名網紅。

網紅四月便是其中一位被“換臉”的網紅。四月是抖音平臺上一名國風漢服視頻創作者,在平臺上發布了超過800個漢服著裝表演視頻,擁有約380萬粉絲,在平臺上獲得點贊7800萬。

裁判文書顯示,魚腥草公司運營的換臉APP內共有9段四月的造型視頻模板。“我們在發現該APP上有四月的換臉視頻模板,便馬上委托律師全網搜索類似的侵權行為、收集證據,還好發現早、處理得及時,對博主的影響不大。”四月團隊的工作人員向財經E法表示。

財經E法發現,魚腥草公司運營的APP內還提供了多種風格的換臉模板,包括“氣質美女”“中國漢服”“夢中男神”等,其中不乏劉亦菲、張柏芝等明星。用戶僅需上傳一張正面人臉照片,即可將自己的臉置換到明星臉上,從而享有明星在影視劇、寫真等各類場景的妝發造型。若要解鎖使用APP中所有視頻模板,需支付68-198元不等的VIP服務費成為會員。

裁判文書顯示,法院認為,涉案視頻除臉部特征外,動作、背景、視頻角度與四月等網紅發布的視頻均高度雷同,部分視頻存在明顯的“換臉”痕跡。魚腥草公司將多位網紅的視頻制作為融臉模板后上架供其注冊用戶換臉使用,破壞了四月等網紅肖像的完整性,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原告的肖像權。法院認定,魚腥草公司侵害了四月等的肖像權。在四月的案件中,最終法院判決,魚腥草公司在“換顏”APP“古風漢服”造型視頻模塊中顯著位置刊登向吳晨(即四月)賠禮道歉的聲明,道歉聲明持續時間三天;并賠償吳晨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等共計5000元。

四月團隊的工作人員介紹,團隊法務起訴了一個運營換臉軟件的企業,對方還聲稱并非故意,想要私下和解“明知可能侵權還進行商業運營,看來這類企業的營收并不低”。

但四月團隊拒絕與這類企業合作。“將博主肖像作品授權給這類企業,畢竟不了解肖像會被哪些人使用、怎么使用。”

李源亦表示,一般情況下,沒有明星藝人會授權自身AI臉部模型的使用。“肖像比較敏感,屬于權利人的生物特征,其中包含了藝人本身的身份信息,如果授權他人使用一部分特征存在安全隱患。一個正常、合規的平臺不會有這樣的交易,明星藝人肯定也不愿和違規平臺達成任何合作。”

出路還是AI服務的合規化。

目前,2022年12月發布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明確,對于AI提供人臉等生物識別信息編輯功能的,應進行安全評估,并依法告知被編輯的個人,取得其單獨同意,同時,對于生成或編輯的內容,應在合理位置進行顯著標示,向公眾提示深度合成情況。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AI技術“為惡”,主要是相關規定沒有落實到位的結果。“還是要從技術合規入手,用戶自行辨別是否內容為AI合成的難度很大,因此應加強AI服務提供者、技術支持者相關責任的落實”。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微想智云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想智云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gpt.idea2003.com/。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