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人免费人人专区人人,欧美精品不卡,欧美大片无尺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小视频,成人免费黄色大片,欧美+亚洲+精品+三区

Apple Watch蜂窩網絡形同虛設,只因穿戴設備只能是手機配角?

最近在查看話費賬單時,小雷發現自己的月租費比印象中高了一些,仔細回憶一番后,我才想起增加的費用來自于Apple Watch上開通的eSIM賬戶。小雷(ID:leitech)已經用了半年蜂窩版Apple Watch了,但eSIM這項功能的存在感,卻弱到被長期忽略和遺忘。

WechatIMG450.jpeg

(圖源手機App截圖)

2017年發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3就新增加了蜂窩版,但關于穿戴設備要不要上eSIM芯片,直到今天仍是一個充滿爭論的話題。在回顧了自己半年多的Apple Watch使用經歷和對其他Apple Watch用戶的采訪后,小雷有了更加深入的想法。

脫離手機單獨用Watch?場景實在是太少了

對于eSIM技術,大家應該很熟悉了,簡單來說就是在沒有實體卡槽的情況下開通蜂窩網絡。Apple Watch上使用eSIM功能有兩種開通方式,一種是“一號雙終端”,即讓手表和手機用同一個號碼,套餐內的資源在兩臺設備上共享;另一種是辦理一個獨立的新號碼,除了沒有實體SIM卡外,和買一張新手機卡沒有本質區別。

小雷選擇了一號雙終端方式,手里的Apple Watch和iPhone用同一個號碼,月租額外增加10元,好處是手機上用不完的流量可以給手表用。而且,兩臺設備用同一個號碼,這樣只帶Apple Watch出門也不用擔心錯過重要電話或短信。

incoming-DE63EB76-AA39-4265-A5F0-06FBCCA24CD1.JPEG

(圖源Apple Watch截圖)

設想得很美好,但實際情況卻有“億點”出入。過去半年多時間里,99%甚至接近100%的情況下,小雷的手機和Apple Watch都是在一起的。試想一下:現在的人,有多少時間會徹底離開手機?日常吃喝拉撒睡就不用說了,手機都在手邊。比較容易想到的一些極端場景,比如泡溫泉、漂流玩水甚至游泳,其實也都會帶著手機。

剩下的1%不到、可能只有0.00001%的Apple Watch和手機分開的情況,大部分時候也不是事先想象的扔下手機單獨帶著手表出門,相反,往往是急著出門忘了戴手表,比如早上急匆匆揣著手機出門去“打工”,忘了拔下充了一晚上電的手表——這時候手表不和用戶一起,更不需要蜂窩網絡了。

根深蒂固的習慣在潛意識里告訴我,手機才是最重要的設備,手表可有可無。有AppleWatch時,基本就有iPhone。而當兩臺設備保持連接時,Apple Watch上的蜂窩網絡并不會開啟。Apple Watch連接的優先級由高到低分別是藍牙、WiFi、蜂窩網絡。也就是說,99%的情況下,小雷手上的開了eSIM的Apple Watch,和普通GPS版用著沒啥區別。

面世5年后,蘋果手表生態依然很孱弱

手環智能手表這類穿戴產品,從誕生開始便對手機有著強依賴,甚至可以視作是手機的“配件”。Apple Watch稱得上是當前最成功的智能手表產品,功能、應用生態等方面都更具優勢。Apple Watch有專門的App Store,可以安裝第三方應用。相比其他同類型產品,Apple Watch展現出了更強的獨立性。

但半年多的實際體驗告訴小雷,Apple Watch盡管能安裝App,但仍然無法真正擺脫iPhone“附庸”的身份。Apple Watch上能安裝的第三方應用,大部分都非常簡陋,功能缺失幾乎是常態,支持手表蜂窩網絡的更是十分罕見。

比如部分音樂應用,本身只是手機App的快捷方式,而不是一個獨立且完整的應用,不能獨立登錄、也沒有搜尋歌曲的功能,只能把手機上的播放列表同步過來,充當手機App的遙控器。

incoming-F8380B45-5BA9-4CB5-B4F6-DF7E84B2150C.JPEG

(圖源Apple Watch App截圖)

有的社交應用,Watch版上只能看私信和消息提醒,并不能瀏覽信息流,想要看到完整的信息和獲得體驗,只能打開手機。

而且,大部分第三方應用,壓根沒有考慮過對Apple Watch上的蜂窩網絡提供支持。所以,當小雷真的只帶Apple Watch出門時,驚訝地發現,盡管蜂窩信號滿格,但大部分應用仍然是不能聯網的。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打開支付軟件,也只能調出離線支付碼。

incoming-DC67F9CB-DE95-4941-AE1C-1E23616258F7.JPEG

(圖源Apple Watch App截圖)

我愈發感覺Apple Watch上eSIM功能很雞肋。細究起來,Apple Watch蜂窩網絡真正有效的場景基本都局限在系統原生應用上,只有蘋果自己會稍微用心點做適配。

電話和短信是eSIM最核心的場景,但Apple Watch的通話體驗并不算好,如果沒有帶耳機的話,只能外放且音質比較一般,當然用來應急是沒問題的。而像Apple Music,則是直接用蜂窩網絡在線聽歌的,這點比第三方音樂應用好多了,但問題是,在中國市場因為版權太少,Apple Music也只是個“玩具”,無法充當人們的主流音樂應用。

你可能會說是小雷以偏概全。小雷也采訪了身邊另外一位當初“腦袋發熱”買了蜂窩版Apple Watch的朋友阿木,他表示,蜂窩功能對他還是有點用的。他養了寵物,每天晚上都要遛狗,帶著沉重的iPhone下樓感覺會有些負擔,只帶著手表和耳機的話,能一邊遛狗一邊聽歌,蜂窩網讓他不用擔心Apple Music中的歌沒有提前緩存。而且,有了蜂窩版Apple Watch,遛狗的1個小時里,就不用擔心錯過電話了。

阿木提醒小雷說,這件事情要分人。有很多女孩子,她們出門遛狗、遛彎、遛男朋友,要么拿著包裝手機,要么就什么都不拿,這時候戴著Apple Watch有蜂窩網絡,就不會錯過電話消息;還有一些運動黨,他們下樓運動不會拿手機,在健身房時會讓手機躺在更衣室儲物箱,這時候Apple Watch“有網總比沒網好”。

雷科技編輯部另一位用蜂窩版Apple Watch的小編也認可小雷的eSIM在手表上很雞肋的觀點。不過,他也分享了蜂窩版Apple Watch的“救命時刻”。一天大半夜,他下樓扔完垃圾后才發現自己沒帶手機和單元門鑰匙,環顧四周也沒有人能借電話,最后想起自己手上的手表開了eSIM能打電話,這才成功通知到了室友下來開門。(不過,小雷在想這位同事腦袋當時是不是短路了?直接找物業開門不就得了嗎?:))

incoming-28715AC7-C6DB-416B-8503-277A251137D4.JPEG

(圖源Apple Watch App截圖)

eSIM技術將最基礎的通訊功能植入到Apple Watch中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生態沒跟上,它的使用場景變得十分狹窄,對大多數用戶、大多數時候都沒什么用。

eSIM沒問題,但蜂窩網絡難成穿戴設備剛需

蘋果一直是eSIM的力推者,除了Apple Watch,蘋果部分地區銷售的iPad和手機,都有eSIM版,比如美版iPhone 14就是無實體卡槽的純eSIM版手機。

eSIM的優勢之前已經很多人說過了,總的來說就是占用空間更小、不用在設備上開孔,同時用戶開卡、注銷都更加方便。

但種種因素下,eSIM技術的應用在國內基本只停留在穿戴設備上。除蘋果外,華為、小米等國產廠商均推出過eSIM版智能手表,在體積更小巧的設備上eSIM的優勢更明顯。只是和Apple Watch一樣,蜂窩網絡在這些穿戴設備上沒有用武之地。

section01-img02.jpg

(圖源小米官方)

小雷注意到,近期中國移動暫停了安卓手表上的eSIM開戶業務。有網友透露,此前有人利用了eSIM的技術漏洞,將eSIM虛擬卡復制成多張實體卡,薅運營商的流量羊毛,導致eSIM業務被暫停。看來eSIM在實際應用時也存在一定安全風險,增加了運營商的管理運營成本。

坦率說,eSIM在手機上進展緩慢,一定程度上和它不是用戶的剛需有關。畢竟,盡管手機空間有限,但容下一個小小的SIM卡槽還是綽綽有余的。但對體積小得多的穿戴設備來說,去掉一個卡槽能帶來很大的收益。eSIM在穿戴設備上普及的趨勢是不會變的。只是,穿戴產品上缺乏獨立通信的場景,沒有相應的生態配合,花高價買了eSIM版產品并且每個月還多付出通信費用的用戶,成了唯一的“大冤種”。

小雷認為,智能手機的強勢地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撼動。屏幕面積、續航、性能配置都不占優的穿戴產品,基本沒有替代手機的可能性。這個大前提下,無論穿戴產品如何進化,都難以擺脫對手機設備的依賴,它的核心作用仍然是對手機功能的補充,蜂窩網絡也就難以施展拳腳。


看完此文,下次購買穿戴設備要不要買“蜂窩版”,相信讀者內心也會有更清楚的答案。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