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在挑選私募股權基金方面表現優于機構投資者
站長之家(ChinaZ.com) 7月5日消息:人工智能可以比許多機構投資者更好地挑選出表現優異的私募股權(PE)基金,這是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所表明的。
研究人員通過閱讀 400 份募資說明書,并考慮到通常被投資者忽視的長篇部分,訓練了一個人工智能模型來識別高收益的 PE 基金,用于牛津賽德商學院的一項研究。
該系統從一批歐洲基金中選擇了每年相對于同行超額收益約為 5% 的公司。根據一個綜合考慮已實現和未實現收益的標準指標,由人工智能模型選擇的前 25% 基金相比行業平均值,創造了原始投資的 2.10 倍回報率,而行業平均值為 1.85 倍。
研究發現,在盡職調查過程中,投資者或有限合伙人(LP)通常關注 PE 公司的聲譽和過往業績,但這與基金的表現實際上無關。
研究指出,基金募資說明書中的定性信息,特別是基金經理描述他們所針對的投資機會的長期策略部分,是重要的但被忽視的。研究稱,其中一個原因是定性信息在不同基金之間不容易比較,并且不容易理解。
牛津賽德商學院的首席研究員、金融經濟學教授 Ludovic Phalippou 表示,LP 不應將人工智能作為最終的決策工具,而是作為一個輔助判斷的工具。
他表示:「你不能自動化而不讓任何人類介入,這是一種災難的做法。」Phalippou 表示,如果人工智能告訴一位準備投資的 LP,所選基金表現出色的可能性為 0%,他們應該重新考慮,反之亦然。
然而,投資者在做出決策之前必須考慮更廣泛的宏觀經濟環境。在一個繁忙的市場中,LP 需求量很高。人工智能也可以幫助簡化整理項目的工作。
Phalippou 說:「這是人工智能首次能夠基于為高度專業化和大型機構投資者專門撰寫的密集和技術文件選擇投資,而且機器人擊敗了大多數這些大型專業投資者。」
這一發現緊隨私募股權公司 Coller Capital 的發布的一份報告之后。Coller Capital 是一家擁有 275 億美元管理資產的二級買家公司。該報告發現,LP 在私募股權交易過程的每個階段都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應用。調查對象認為人工智能在尋找交易、評估交易以及與交易完成后的投資組合基金合作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在投資中使用人工智能并不新鮮,它在股票交易的密集數據分析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它能夠處理和建模大量數據,最終幫助投資者制定策略。
但只有有限數量的投資者有資源利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因此 Phalippou 預計咨詢公司將將其納入他們的服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