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和內存的低價紅利期,快結束了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固態硬盤的價格跌到一個驚人的歷史低位,估計不少讀者朋友都等不住下手搶購了一兩塊新的硬盤,用來充實一下電腦的存儲空間。不過,也有朋友還在等待,等著看固態硬盤還能否跌到更低的價位。
固態硬盤價格還會跌嗎?這個問題大家都很關心,從目前的價格歷史走勢來看,整體上已經趨于平穩,主流品牌的價格已經止住了下跌的趨勢,甚至有所回升。而二三線品牌則在一個價格線上不停小范圍波動,但是底價也基本與618的活動價持平,目前只有一些新興品牌,還在將固態硬盤賣到更低的價位,以此搶奪市場。
其實,固態硬盤降價的背后,是閃存顆粒價格的持續低迷,理論上只要閃存的供需依然保持目前的狀況,整體價格就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不過,對于閃存廠商來說,目前的價格已經低于成本價,鎂光、三星、海力士等三大閃存廠商,2023年的第一、第二季度營收都毫無疑問地大幅降低乃至虧損。
圖源:微博
廠商并非大善人,面對巨額的損失,原本堅持不減產的各大廠商,基本都松口了,如三星等更是已經多次調整產量,并且近期宣布還將繼續減產,并對外公布計劃,希望可以刺激市場回暖,那么效果有了嗎?閃存顆粒的價格又將如何變化?
巨額虧損下,廠商紛紛自救
從廠商公布的數據來看,閃存市場的低迷,已經嚴重影響到廠商的營收財報,三星此前公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營收僅為63.75萬億韓元,同比下降18%,環比下降10%,營收利潤僅為6402億韓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95%,雖然三星的多個部門都面臨虧損或利潤降低,但是半導體部門無疑是最為遭重的。
財報顯示,半導體部門第一季度虧損高達4.58萬億韓元,而去年同期的利潤為8.45萬億韓元。如果只是第一季度巨額虧損,三星咬咬牙也就過去了,但是在即將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三星提前預告的信息同樣不樂觀。
海力士、鎂光等廠商,基本都面臨與三星一樣的境遇,而且形勢比三星更加嚴峻,三星的半導體部門除了閃存業務外,還有代工、處理器等多項業務,在全球AI熱潮的影響下,代工和處理器業務已經看到了回升的希望,可以騰挪出更多的資金來彌補虧損。
但是,海力士與鎂光的業務基本都集中在閃存市場,除了用于顯卡的GDDR6、HBM等顯存顆粒需求漲幅喜人之外,其余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為此,這些廠商甚至不惜多次調整出貨價格和零售產品價格,希望可以降低庫存壓力并壓低虧損。
圖源:京東
只不過在全球消費持續低迷,手機、PC等業務仍不見大幅度回升的情況下,這樣的努力并沒有帶來太多的成效,對于三大閃存廠商來說,減產抬價幾乎是剩下的唯一選擇。隨著三大廠商的減產計劃公布,閃存顆粒的市場價格顯著出現波動,供應價格有了明顯的上揚。
對此,我并不感到意外,目前的閃存顆粒價格總體而言并不算正常,某種程度上是過去一年的庫存積壓加上新挑戰者的出現,導致的閃存市場在短時間內暴跌到目前的位置。畢竟,就算考慮到電子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閃存在沒有新一代產品替代的情況下,短短一年時間暴跌超200%,并不符合過往的規律。
圖源:veer
而且,隨著手機和PC行業逐漸回暖,雖然需求增長并不迅速,但是手機的大存儲需求日益增加,使得市場對閃存顆粒的需求明顯增長。各種跡象表明,在接下來的第三季度中,閃存顆粒的供應價格應該會上調,并且持續到第四季度,至于明年的走勢,就要看全球市場的表現了。
隨著閃存顆粒成本的回漲,大家最關心的肯定還是固態硬盤等時機產品的價格,是否會跟著回升?
固態馬上漲價?
說實話,在享受了200元1T的固態硬盤價格后,大多數人估計都回不去以前的日子了,多數人心中想的都是:“再降一點,我就可以全固態硬盤裝機,而且還能給小姐姐們搭一個大房間”。
但是,愿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有點殘酷,根據目前的數據來看,200元1T已經是目前全新固態硬盤的底價,其中甚至可能還夾雜著部分使用殘次芯片制作的產品。對于多數廠商而言,250-280元/1TB,差不多就是目前的盈虧平衡點,再往下降大多是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并不劃算。
所以,可以看到一些使用傳統三大閃存廠商顆粒的固態產品,近期價格已經逐漸回漲,但是依然遠不及降價前的價格,如果你對固態硬盤有較為急迫的需求,個人認為是可以出手了。當然,固態硬盤價格的暴跌,背后推波助瀾的另有其人,具體是誰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我在此也不便多提,只能說在國產的影響下,閃存市場正在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
固態硬盤的價格探底,基本上是可以確定的,那么手機呢?得益于閃存顆粒價格的暴跌,今年多個手機廠商都針對性地推出了大存儲且低價的手機產品,以前在兩三千價位想都不敢想的1TB存儲,如今隨處可見,存儲焦慮似乎瞬間地沒了。
圖源:京東
同時,16G乃至24G的運行內存,也開始逐漸普及到中端手機市場,對于手機用戶來說顯然是血賺的。那么,隨著閃存顆粒的價格回漲,手機廠商們又會如何應對呢?在我看來,短時間內手機的大存儲版本價格應該不會受到明顯影響。
因為手機廠商與閃存廠商訂購顆粒時,往往是簽署一個長周期的訂單合同,合同中往往還會規定價格的波動幅度,一些議價能力較強的廠商,還可以將波動幅度控制在一定的小范圍中。在閃存廠商們自顧不暇的情況下,手機廠商顯然有更多的話語權來制定交貨價格,以便讓未來一段時間里到手的閃存顆粒成本都在可控范圍內。
目前市面上的手機大多采用傳統三大閃存廠商的顆粒,三大廠商在手機閃存的技術上沒有直接代差,理論性能也十分接近,某種程度上來說,手機廠商可以輕松用另一個廠商的閃存顆粒代替現有物料。
所以,在手機廠商看來閃存顆粒的價格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都會相對穩定,并不會影響后續大存儲版本的手機出貨量和價格。不過,還是那句話,品牌廠商并非慈善家,隨著閃存價格回升,某款型號的大存儲版本在優惠力度上可能會略低于普通版本,以此回籠部分成本。
不過,總體來說,手機存儲的大容量化是主流趨勢,在我看來,只要手機廠商想保持足夠的競爭力,他們就不會對大存儲版本的價格做過多調整,可以預見,在今年的下半年和未來,我們應該都可以繼續享受到低廉的大存儲手機,只是大存儲手機的低端化,或許會面臨一些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