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員工苦晉升久矣
以往充滿誘惑的拼搏、加班,就能做高P、財富自由的敘事,已經在大廠員工中失效。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20社(ID:quancaijing_20she),作者:20社小羅,微新創想經授權轉載。
在經歷了“1+6+N”的集團分拆和高層人事劇烈變動后,阿里巴巴(以下簡稱阿里)今年的人事改革正在指向中層。
7月13日出現了一條傳聞,阿里將取消P序列職位層級,改為14-28層級,預計9月30日生效。相當于現P8等級的28級,將成為阿里普通打工人的職場天花板,以上不再有職級,直接由組織任命,員工的薪酬和獎金由業務規模和團隊規模來決定。
對此,被傳將會率先發起改革的淘天集團沒有直接否認,而是表示,“改革是一定的,也是必需的,方案仍在調研階段。”
不過,打工人在意的是,晉升難度實際上變高了,晉升帶來的收入卻變少了?!爸饕康倪€是讓我們卷起來”,阿里員工Cindy感覺。
她解釋,之前在2年的4個考核期內,拿2個3.75(績效最高分)就有可能晉升。如果按網傳考核辦法,則需要至少連續6個季度都表現優異才有可能升到一個以前的P級別。不過她也能理解,畢竟現在業務增長遇到瓶頸。
Cindy在意的是,晉升太難了,很多同事已經喪失了晉升動力,而晉升本來是她們努力工作的目標。
實際上,Cindy的感受并不是孤例,不少大廠年輕員工都面臨著一樣的問題。當努力不能帶來回報,甚至連被優化也和個人表現沒有關系時,喪失動力是人之常情。
以往充滿誘惑的拼搏、加班,就能買房買車的敘事,對Cindy們忽然失效??梢韵胂?,怎么讓她們找到新動力,找到自己在公司的存在感,是接下來公司改革的重要議題,也是Cindy在深夜時分要考慮的。
比起渴望晉升,更在意能留下
在Cindy看來,大家現在更多重視的是“生還”問題,而不是升職問題。她加入阿里已經一年多了,對于這次職級調整,自嘲為“底層P6”的她表示內心幾乎沒什么波瀾。
這和她當初加入阿里時候的心情迥然不同。當時她離開北京來到杭州,和未婚夫兩地分居,為的就是在新業務做出成績,能夠在2-3年之內實現晉升。在她看來,阿里業務多、發展快,職級在互聯網公司里都很受認可。
當時Cindy對股票和高工資已經預期很低,只是想著,哪怕只升一級,她回到北京也能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但現在,她認為這樣的窗口也消失了。
“從升一大級變成升3小級,看起來似乎是晉升機會多了2倍”,Cindy分析,“但我身邊就有非常多的、有資格晉升的P6和P7在排隊?!?/p>
在P7和P8崗位數量日漸縮減的前提下,Cindy覺得阿里的人才晉升梯隊都快成“堰塞湖”了。這樣的分級,看起來讓晉升的機會變得更多,其實要首先“去化”一部分已經在排隊的人才,穩住軍心,“讓大家每個季度都有點盼頭”。
其次是,就像開頭說的那樣,這實際上增加了考核的次數,提高了晉級難度。以前晉升一個P級,是看兩年內的業績表現;現在晉升一級,可能就要看連續幾個季度內的表現,沒有喘息的空間。
圖說:此前登上微博熱搜的淘天集團內部問答
經歷了之前幾波調整后,Cindy已經覺得心累了。根據她的觀察,周圍的同事已經分成了兩種流派,一種是變得更加卷了,因為有房貸或者小孩,不能失去這份工作,更加投入。
更多的則是沒什么家庭負擔的年輕同事,正在變得不在乎。他們已經發現,很多時候被裁員,跟自己的表現沒什么關系,更多是因為集團不看好所屬業務。所以與其漫無目的地卷,還不如回歸早就被荒廢的生活。就算最后被裁,他們還能有一筆補償金。她說,以前園區10點還燈火通明,現在7點半停車場都空了。
在以前,如果不看好自己所處的業務或者崗位,只要有新團隊愿意接納你,基本都能轉崗成功。但現在,流動也在變得更加困難,所有業務都在縮編,雖然有一些崗位空缺,要求卻變得苛刻。
一些崗位開始卡年齡,只要28歲以下的P6員工,或者只要30歲以下的P7員工。還有一些崗位卡表現,要求申請者在兩年內的4次績效打分中至少有2個3.75。Cindy忍不住吐槽,“如果一個人兩年內能拿兩次3.75,那一定在原來的團隊順風順水,為什么還要轉崗?”
可以說,持續到來的變化已經擾亂了大廠員工對于未來的穩定預期,那為什么還要竭盡全力去博取一個晉升呢?就目前來看,Cindy和同事們依然沒有感覺到提振的心情。
放入新的鯰魚
公司當然清楚知道這樣的情況。理論上來說,把級別一拆三,確實能夠增加員工晉升的次數,但不增加甚至降低晉升給公司帶來的成本,把機會分攤到更多人身上,重新激活相應員工的工作熱情。
騰訊員工曉東在這次阿里的職級調整上,看到了和之前鵝廠職級調整的相似之處。
2019年,騰訊宣布了一次職級改革,將原先的1.1-6.3級改為4-17級,取消了原先“大級子等”的設定,主要是2.3和3.3的人數扎堆,晉升通道十分擁擠。其中,9-11級被認為是“干活兒的主力”。
升級后的職級體系,10級以下的晉升速度都很快,9級以下基本上不到一年就可以晉升一次,9級和10級評價需要一年左右。
到了2022年6月,騰訊又增加了兩個舉措,一個是將年度薪酬回顧從6月調整到7月,這樣回顧的就是員工在當年上半年的業績,而不是前一年下半年的業績,更加貼合當下的情況。
第二個是,取消職級晉升與薪酬增加的綁定關系,需要結合“業績貢獻、能力提升和薪酬競爭力”等多個因素,綜合評估是否調整薪酬。
言下之意,也是要看員工的成績,以及他們在人力市場中的“性價比”。這意味著,即使員工仍然能為公司貢獻業績,但仍可能因為薪酬過高的“歷史遺留問題”面臨降薪或者優化。
從騰訊和阿里的調整就可以看到,大公司重新激活員工動力的三板斧就是:1. 考核次數更密集;2. 重新調整底層員工升遷的速度;3. 削減高層因為職級而自動獲得的利益,按勞分配。
可以想見,在級別變多之后,之后阿里的底層員工升遷速度應該會相應加快,刺激年輕人的勞動熱情。
一名阿里員工表示,前年應屆生中,本碩博基本都能拿到P5;到了去年,本科生就需要拿P4;而今年,應屆生只能拿到P4。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的職業上升道路,顯然有了更多可以爬的格子。
那么騰訊的調整是否奏效呢?曉東經歷了整個調整過程,他認為晉升也正在變得雞肋起來。
首先是,騰訊晉升都需要進行一次嚴格的答辯,員工通常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來準備相應的資料和PPT。有些人雖然工作很出色,但答辯得不好,就喪失了當次的晉升機會。但如果有人是“做題家”,反而就得到了晉升機會。
不過他也自嘲,在大廠,人人都是螺絲釘,項目做成了沒人就敢說是自己的功勞。所以,只要干的活兒差不多,工作態度也不差,在最后成果的體現上并不會太大的區別。當價值體系變得模糊,反而讓晉升成為了一種玄學。
另外則是,騰訊晉升以后的薪酬提升和股票獎勵也正在變少,能升一級,并不會為生活帶來太大的變化,大家也就失去了爭搶的動力。在這兩年的晉升機會減少后,大家還沒有看到能夠替代的激勵機制。
在阿里也是一樣的,蛋糕就這么大,再怎么換著辦法切,也不會帶來根本性的改變。另外一名淘天的前員工解釋,職級確定的是基礎工資的收入區間,獎金分配則由每個業務的老大決定,和自己的直屬上司沒有關系。
所以,現在的調整過后,就算職級上升,基礎工資的漲幅也只是以往漲幅的三分之一,且獎金已經遠遠不如以往豐富了。
但對于公司來說,P9、P10確實已經太多了。據晚點報道,進入組織部的P10,人數有冊可查,預計在600到700人之間。而P9的人數則有多種算法,有說用阿里總人數除以100,可得一個約數;有人根據部門業務線統計,有一個大致范圍。幾位了解這個層級的人都推測,算上支付寶,整個集團目前P9的人數在1500人左右。
在低P同事看來,他們可能早已實現財富自由,而且其中不少人實現這樣超出自己幾個財富量級的核心原因,就是早了幾年“進廠”。
他們也清楚,這樣的機會短期內不會再來。不過,年輕人所求的不過是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和一個有希望的職業生涯,那就努力晉升,不要停下來。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微新創想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