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寶,山寨機永不落幕
這到底是華為,還是蘋果?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極點商業評論(ID:jdsy2020),作者:cindy,編輯 :劉珊珊,微新創想經授權發布。
辯證看,山寨機十多年來依舊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但并不意味著,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好壞,甚至是否假冒偽劣沒有要求。
“6.5英寸高清屏、靈動島前攝、7800mAh電池、雙卡多模、4800W像素……”
如果僅看淘寶天貓上宣傳,這部558元起,月銷500+的“23款14promax”手機,外形與iPhone 14pro max幾乎一樣,硬件堆料也相當吸引人,甚至不輸給很多主流品牌。
看上去感覺“挺不錯”的覃林,打算購買一部,作為生日禮物送給父親。
打算支付下單時,覃林心血來潮,復制3C認證編號到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查詢——結果出乎他意料,查詢結果是“沒有找到匹配的記錄”。
這意味著,很大可能這是一部“三無”山寨機。
過去十年,“OV榮米”、華為為首的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擁有成熟且豐富的產品線。隨著國產手機市場馬太效應凸顯,360、錘子、酷派、聯想等一度叱咤風云的國產品牌也在競爭中走向沒落。
與上述品牌一同被擠壓生存空間,“消失”在市場主流的,還有無數奇形怪狀,或者和品牌極其相似的山寨機。
“中國的山寨機已被徹底消滅。”2019年8月,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就如此表示。
但覃林等人經歷,卻證明了一個事實:山寨機從未消亡,很多換個面貌或者皮膚后仍然活著,很多甚至活得很好。
只是,它遠離了聚光燈,從過去的電視廣告、線下商場,轉移到了以淘寶為首的主陣地之中。而從用戶看,這些“山寨機”將下沉市場的老年人,以及學生視為主力消費群體,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市場的路徑。
01“新山寨”卷土重來
雷軍斷言“山寨機被消滅”時,或許沒有經過一番調查。
如今,在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搜索“手機”,將其價格區間定在50-1000元,數十萬搜索結果中,可以輕松總結出三個趨勢。
一是小米(含紅米、Redmi)、vivo、OPPO、榮耀等品牌的低端機型——部分以品牌官方旗艦店形式銷售;二是金立、飛利浦、紐曼、天語、朵唯等“活在記憶”中的品牌,改頭換面后煥發新生;三是巴碩、viipoo、百事樂、 ivvi、qopo、小星等絕大部分消費從未曾聽過的手機。
從產品來看,后兩者的確帶著“濃濃的山寨味”。
比如飛利浦手機,目前在淘寶、天貓平臺就有多款手機在售,價格區間從188元到989元不等,功能根據價格不同,有雙面屏智能、4G翻蓋、輕奢商務、超長待機老人機、超薄游戲學生,甚至還有專用戒網癮手機。
不過,這些手機配置對不起售價。以售價989元的飛利浦PH6雙面屏電競游戲學生手機為例,該手機搭載的是M6769芯片——市場沒有以此命名的芯片,推測大概率是聯發科MT6769芯片,這是聯發科在2015年推出的一款芯片,距今已有8年之久,與其宣傳的功能強大難以符合。
更重要的是,根據家電行業資深分析師劉步塵此前分析,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飛利浦牌,包括手機、電視等消費產品,業務板塊大都已被飛利浦賣掉,由中國大陸或臺灣地區的代工廠生產,然后貼牌銷售。飛利浦既不參與研發,也不參與生產,只負責收取品牌授權使用費。
簡單來說,所謂的飛利浦手機,其實也就是貼牌的“山寨機”,背后到底是誰在生產和銷售,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得知。
朵唯、紐曼、索愛這樣的品牌,不少產品與華為、蘋果、vivo等手機相似度極高——包括外形設計、鏡頭位置、顏色字體等等,也讓外界難免懷疑其“山寨”。
而對巴碩、viipoo、百事樂、qopo小星這樣的產品來說,“抄襲”得更為徹底。比如在淘寶銷售的“百事樂Phone X14 Pro Max”,其售價994元,從命名來看,前半部分似乎是“百事樂”與飲料巨頭百事和樂百氏的聯姻,后半部分“Phone X14 Pro Max”則是蘋果一樣的命名方式。而在包裝盒、外觀設計上,又與iPhone 13 Pro如出一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兩種難逃“山寨嫌疑”的產品,還有一種情況在淘寶天貓大量存在:既沒有品牌名,也找不到任何相關生產、制造信息。即便點擊詳情,也找不到任何品牌名。
就是這樣一種確鑿無疑的“山寨機”,卻以“暢玩王者吃雞游戲、學生價電競游戲”“2023全新官方正品5G”等宣傳語,吸引學生等用戶群體購買。
這大約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入駐淘寶平臺的商家自主銷售“山寨機”,二是店鋪有著“淘工廠直營”提示,以“天天特賣店”形式售賣——根據其解釋和對外宣傳,淘工廠直營是阿里旗下直連工廠的運營品牌,在供應鏈、產品質量方面有著淘寶平臺的背書。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一些“山寨機”在銷售時,將淘寶背書放在重要位置。
比如月銷售100+的“2023全新官方正品14promax學生價256G智能手機”,其宣稱為“淘工廠直營無差價”,有5個版本型號,售價411元至768元。從該展示頁面資料來看,該手機與iPhone 14 promax機身設計、型號命名甚至宣傳slogan都極其相似,但消費者在首頁卻無從得知品牌相關情況——只有點擊“詳細參數”,才會得知品牌名為“STARLET”。
“主要是給用戶造成一種低價就可以買到蘋果手機的錯覺。”一位資深電商行業觀察人士稱,這也滿足了部分消費者買不起真iPhone,虛榮心下用“山寨機”代替的心理。
從上述情況來看,可以得出一個明顯結論:在淘寶,別說山寨機被“消滅”了,平臺更是被山寨機重重包圍。甚至,部分“山寨機”還是在平臺背書下,月銷售數百上千臺。
02山寨機的價值辯證
“山寨機在電商平臺長期存在。”一位資深電商行業觀察人士稱,所有山寨機的邏輯多年來一樣,都是通過對標某款,或者綜合某幾款知名品牌的產品,夸大宣傳,大打低價策略。
辯證來看,山寨機十多年來依舊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在那個人均收入不高,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外品牌壟斷市場,手機均價數千元的年代,擁有一臺幾百元的手機,是許多人的夢想。
自2005年開始,憑借聯發科的MTK平臺方案和華強北完善的供應鏈,手機制造變成了簡單的組裝游戲,以山寨、組裝、翻新為主的山寨機產業,一夜之間席卷市場。
到2009年,山寨機產業到達頂峰。在iSuppli報告數據里,2009年中國賣了1.45億部山寨機,相當于2009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的13%左右。如果算上銷往非洲等地的出貨量,將更為驚人。許多華強北老板在年初投產數百萬做山寨機,在年末往往就能賺到上億。
此后,iPhone成為行業標桿,谷歌安卓系統讓華為、vivo、OPPO、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逐漸崛起,加上聯發科“不思進取”,缺乏核心競爭力、沒有品牌力的山寨機,一度被認為從市場主流消失。
客觀來看,“抄襲”“以假亂真”“低端組裝”等原罪之外,山寨機并非一無是處。
因為便宜、大屏幕、大電池、音量大,山寨機滿足了部分消費者對手機基礎需求。雙卡雙待、升降式攝像頭、反向充電技術都是山寨機創造,客觀上打破了諾基亞、三星等當年在國內的壟斷地位,為后來當下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崛起奠定了一些基礎。
無數山寨機中,也走出了少數做大的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莫過于牢牢霸占非洲手機頭把交椅的傳音,以及布局歐洲、北美、南美和中東市場的大象手機。
顯然,低廉的價格是當初山寨機能壯大最重要原因——直到如今,低價機仍然具有足夠的市場吸引力。
Counterpoint研究公司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國內150美金以下的手機增長22%。
這意味著,入門機如今依舊是一個擁有龐大存量及增量用戶市場,特別是在廣大下沉市場,以及中老年和學生群體,入門低端機仍然有著巨大潛力。
過去幾年,恰逢拼多多、快手為代表的“下沉市場巨頭”飛速崛起,真正激活廣袤下沉市場。恰好,主流手機品牌在紛紛提升產品均價,樹立品牌高端形象,也就留下了一塊巨大的市場空間。
看到這個機會后,像金立、尼采、紐曼曾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降低身段”將重心放在了入門低端機上。另外,巴碩、viipoo、百事樂、 ivvi、qopo小星等不知名小品牌,也應運而生做起了山寨機生意,在一夜間涌入淘寶等電商平臺。
“2009年的山寨機,大多依靠線下門店走量。”有業內觀察人士表示,電商平臺興起以后,山寨機渠道也逐漸轉移到了線上,入駐門檻不高的淘寶,更是成為首選平臺。
03原罪猶在,誰的鍋?
在淘寶,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眾多山寨機都打著“華為HSM官方正品”口號,但產品外觀又與iPhone、vivo、OPPO等其他主力旗艦雷同。
“這到底是華為,還是蘋果?”今年7月10日,知名數碼博主“差評帝”就發微博質疑。
可以明確一點的是,這些手機與華為官方沒有任何關系——華為HSM,一般指華為移動服務。華為移動服務是面向用戶提供多重組件的服務,面向開發者有HMS開放能力,比如賬號服務、應用內支付服務、推送服務等。
簡單來說,這就是華為HMS生態,和安卓生態、鴻蒙生態、IOS生態類似。這些山寨機之所以用“華為HSM官方”口號進行宣傳,不過是吸引更多用戶購買的噱頭。
的確,山寨機有客觀存在理由,但這不意味著,消費者光看外觀“長得像”、價格低廉就夠了,對產品質量好壞,甚至是否假冒偽劣沒有要求。
2021年,有消費者在淘寶一店鋪上購買了華為暢享9型號手機,到手價格比其他店鋪同型號手機便宜近一半,不料幾天后就“歇菜”了,幾乎無法正常使用。
在該名消費者維權無果,無奈報警,警方根據線索將淘寶店主陸某、徐某夫妻二人抓獲到案后,事情真相超乎想象,所謂正品手機原來是商家用舊零件自己拼裝的。當年12月,上海崇明區檢察院對該假冒注冊商標案件進行了公訴,兩位淘寶店主分別被判刑數年。
“對很多山寨機來說,貨不對板、無法開機、SIM卡無法讀取、像素模糊、電池虛假,進網許可證與電商平臺上宣傳不一樣等等,十分常見。”多位手機行業觀察人士表示,更別說所謂的“靈動島”功能,往往是名不副實。
覃林心血來潮,在淘寶購買“巴碩23款14promax”時,復制店家公布的3C認證編號到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查詢沒有結果——就是其中典型現象。
問題依然是,平臺在監管、治理方面看上去無能為力。2021年雙11期間,澎湃新聞曝光淘寶平臺涉嫌銷售假冒偽劣手機,并揭露大量類似手機在淘寶售賣。被曝光的手機很快下架,但其他類似手機依舊在售。客服回復是,消費者維權需自行舉證。
“平臺只能治理明顯的商標侵權,比如商品標題、廣告語用了蘋果、iPhone,主圖用了蘋果logo之類。”有業界人士此前表示,是否屬于山寨機更多來自消費者判斷,從商家視角看不一定侵權,如果平臺貿然處理,甚至可能被商家反訴。
當然還有一種原因,平臺實際上知道是“山寨機”,卻默許甚至鼓勵商家銷售——“2023全新官方正品14promax學生價256G”,“淘工廠直營無差價”的無品牌名露出的手機,就是最好案例。
那么,為何隨便查看上述任一店鋪的評論區,都是清一色的好評?“電商平臺評價造假、刷單,早就不是秘密。”有業內人士稱,從他觀察來看,很多山寨機的評論話術相同,照片角度背景也很雷同。
早在2015年8月,廣東省消委會根據消費者投訴,正式向淘寶發出勸誡函,好評返現涉嫌違法。去年6月,為了快速提升銷量、評價、信譽等資質,青島5家淘寶店鋪“刷單炒信”,5個商家涉案金額近16萬元,欺騙和誤導消費者被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共計4萬元。
無論如何,不管山寨機,還是背后的電商平臺,都不能只以價格低廉、夸張虛假宣傳吸引顧客——從電商平臺來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就明確規定,平臺有義務保證在該平臺上銷售的商品符合相關質量要求、不存在虛假宣傳、不侵犯其他人的合法權益。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微新創想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