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歡迎投資作家摩根·豪斯:找到適合你的游戲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巴倫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勞倫·福斯特,編輯:彭韌,微新創想經授權發布。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意識到投資中有一百萬種不同的游戲可以玩。
“你幾乎可以保證,當今最大的金融風險是你我以及每家報紙和每個推特賬戶都沒有談論過的事情。”
——摩根·豪斯
正如摩根·豪斯(Morgan Housel)所說,他對投資的興趣始于十八九歲,當時他的祖父母給了他1000美元,他把這筆錢存入了一張短期存單。第二天,當他查看賬戶時,他震驚地發現自己什么都沒做就賺到了3美分的利息。
快進到今天: 由于他的投資訣竅箴言和讓復雜變簡單的能力,豪斯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投資者行為作家。
2007年,他加入了 Motley Fool(美國在線網上的個人投資理財社區),并展現出自己對投資行為的興趣,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博主。但卻是他2020年的暢銷書《金錢心理學: 關于財富、貪婪和幸福的永恒課程》(The Psychology of Money: Timeless Lessons on Wealth, Greed and Happiness)讓他一舉成名。該書已售出近400萬冊,并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他現在是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合作基金”(Collaborative Fund)的合伙人,并在該基金的博客上撰文。他還是Markel 集團(MKL)的董事會成員,這是一個多元化的金融控股公司。
7月下旬,《巴倫周刊》采訪了豪斯,談到了投資者的錯誤、他對風險的看法、他如何投資自己的資金,以及他即將出版的新書《一如既往: 永不改變的指南》(Same as Ever: A Guide to What Never Changes) ,該書將于11月出版。以下是經過編輯的對話。
《巴倫周刊》:博客作者,暢銷書作者,投資者,播客……你如何定義你的身份?
摩根·豪斯:我不是投資者,我也不是記者。我只是一個對金融很感興趣的人,碰巧也寫作。我不是投資者,因為我既不是基金經理,也不是財務顧問。我不是記者,因為我沒有消息來源,我也沒有編輯。
我只是坐下來觀察這個世界發生了什么,試著把一些想法拼湊起來,然后把它們碼放在那里。我覺得我坐在這個無人地帶的事實很棒,因為我沒有內部人士的觀點,我也沒有內部人士的偏見。我只是坐在門廊上,想弄清楚世界上到底發生了什么。
《巴倫周刊》:你經常思考心理和情感上的陷阱,投資者最大的錯誤是什么?
摩根·豪斯:對于你的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沒有足夠的內省。很多人對投資的看法和他們對數學的看法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似乎不管你年紀多大,來自哪里,2加2對每個人來說都是4一樣。但是投資界沒有什么黑白分明的法則,對你有利的風險,對我來說可能是很糟糕的,反之亦然。
最重要的是意識到有一百萬種不同的游戲可以玩,你必須找出適合你的游戲。很多投資者被絆倒是因為他們開始模仿電視上的某個人,也許是推特上的某個人,也許是他們自己家里的某個人,然后他們開始玩一個對他們來說是錯誤的游戲。
《巴倫周刊》:你的瀕死經驗影響了你對風險的看法發生了什么?
摩根·豪斯:我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太浩湖(Lake Tahoe)當滑雪運動員長大的。2001年,我最好的兩個朋友——我們當時17歲——在斯闊谷(現在的Palisades Tahoe)滑雪時,在一場雪崩中喪生。在遇難之前,我實際上一整天都和他們在一起。在他們選擇再次跑步前的幾分鐘,我和他們分開了,就在那之后,雪崩發生了,殺死了他們。
生命可以被一根絕對的分割線分開。我并不是因為做出了明智的決定,才不和他們一起跑最后一圈。我也沒有權衡利弊,只是運氣好點罷了。當你從這個意義上考慮風險時,你會意識到一切都是多么脆弱,在個人層面上,在經濟層面上,一切都可能在彈指間發生巨變。
《巴倫周刊》:這對投資者來說意味著什么?
摩根·豪斯:在金融領域,我們考慮的是平均風險,比如美聯儲將加息25個基點(0.25%)的風險。但那其實不重要。推動形勢發展的風險包括9/11事件,以及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以及新冠疫情。這才是你該擔心的事情,這些是極端的事情。但我覺得我們不會真正考慮到,尤其是在金融領域,我們會迷戀于平均風險,而從長期來看,尾部風險才是最重要的。
《巴倫周刊》:你之前說過最大的風險就是沒人談論的那個風險。
摩根·豪斯:想想珍珠港事件,9/11事件,那些經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這些事件的共同點是沒有人預見到它們的到來,新冠病毒也一樣。
你幾乎可以保證,今天最大的金融風險是你和我、每份報紙、每個推特賬戶都沒有談論的事情。我認為你可以自信地說,世界一直就是這樣的。
《巴倫周刊》:那么,投資者如何為不可知的風險做好準備呢?
摩根·豪斯:兩件事。心理學家丹尼爾 ·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曾說過,當你感到驚訝時,正確的教訓是,世界就是令人驚訝的。這個教訓就是,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我沒有想到的,它們會讓我措手不及。這是第一件事情,哲學上的。它帶來的實際結論是: 如果你只是為你能想象到的風險存錢,那么根據定義,你將會在10次風險中10次感到驚訝。
我認為人們的儲蓄需要過度。一旦你感到手頭的現金和流動性太多,那么至少你還有一個戰斗的機會來應對你無法想象的風險。
《巴倫周刊》:你如何看待自己生活中的金融風險?
摩根·豪斯:我的凈資產很大一部分是現金。就我個人而言,我確實考慮過金融風險,這可能是一種醫療疾病,可能是一場經濟災難,但絕對不是“美聯儲會提高利率嗎”,也不是“價值投資會過時嗎”這種問題,絕對不是。它更像是一場災難,比如我的妻子或者我自己得了癌癥,或者上天不讓我們中的一個去世。這是我所準備的風險,而不是小事情。
《巴倫周刊》:現金的“高”百分比是有多高?
摩根·豪斯:大概20% 吧。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很久了。所以,即使我的凈資產增長了,我也一直保持著相當穩定的比例。
《巴倫周刊》:你會把錢放在哪里?
摩根·豪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高收益的線上儲蓄,很大一部分是短期國債,還有一部分是存款憑證。
《巴倫周刊》:我知道你每天都會檢查你的經紀賬戶。但是你并不想做出改變,為什么呢?
摩根·豪斯:我把美元成本平均(定期投資股票或基金的策略)投入指數基金,我希望在未來50年或70年內持有它們,或者不管能持有多久。
我確實每天都檢查我的賬戶。我會用財經新聞來轟炸自己。但它從未動搖我的行動。我從來沒有讀過財經新聞之后,然后說,“因此,我現在要買這個,賣那個”。我這么做是因為我覺得這很有意思。我就是喜歡市場的運作方式,我喜歡它們反映人類行為的方式。我喜歡經濟運行的方式。我只是覺得它在智力上很迷人,即使我不做出任何改變。
《巴倫周刊》:你常說,投資的意義在于自由和獨立。
摩根·豪斯:想要獨立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愿望——只想做自己的事情,而不需要別人告訴你該做什么或什么時候去做。伯克希爾·哈撒韋副主席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說過一句經典的話: “我并不打算變得富有,我想要獨立,我只是做過頭了!”
你需要區分這兩件事ーー富有是: “哦,我有這么多錢,所以我可以把它們花在買東西上。”而獨立則是: “我有很多儲蓄,這些儲蓄讓我有機會在任何時候做我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這就是終極目標。
《巴倫周刊》:早在你加入董事會之前,你就已經持有Markel集團的股票了。這不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你為什么要買它的股票?
摩根·豪斯:你說得對,這不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原因在于: 我一直癡迷于伯克希爾·哈撒韋和沃倫·巴菲特。過去20年來,圍繞伯克希爾公司的許多問題都是: 為什么沒有人能夠模仿他們的做法?
我認為,最接近巴菲特的公司是Markel集團 ,沒有人能夠做到巴菲特所做的那樣,但文化上最接近巴菲特的公司是Markel。這家大型保險公司利用保險收益來購買優秀的業務,并將永遠持有這些業務,包括股票和整個業務,就像伯克希爾一樣。
《巴倫周刊》:你除了持有Markel的股票,還持有其他個股嗎?
摩根·豪斯:我還擁有自己2004年購買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個股就是這些,除此之外都是ETF基金。
《巴倫周刊》:《金錢心理學》中哪一個觀點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摩根·豪斯:你不應該以理性為目標,因為人就是不理性的。你對金錢最好的期待應該是合情合理的。人們不是電子表格,他們也不會在電子表格上做決定。他們在餐桌上做決定,在那里,有許多不同的個人、情感、家庭和政治因素在發揮作用。
《巴倫周刊》:你的下一本書將在11月出版,內容是什么?
摩根·豪斯:它是關于行為、生活的事實和永遠不會改變的趨勢。大家都在關注將要發生的變化。下一個大產業是什么?下一個大公司?股票市場接下來會怎么樣?誰會贏得下一次選舉?
一切都是關于變化。我們不僅不善于預測變化,而且我認為關注永遠不會改變的東西要重要得多。比如,人們是如何看待貪婪和恐懼的呢?這一點其實從未改變。
《巴倫周刊》:謝謝,摩根。
英文版見2023年8月3日報道“‘Psychology of Money’ Author Morgan Housel on the Secret to Good Investing.”。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微新創想轉載,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