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與環球音樂正在就人工智能生成音樂授權進行談判
微新創想(idea2003.com) 8月9日消息:谷歌和環球音樂正在洽談授權藝術家的旋律和聲音,以用于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以此來將音樂業務最大的威脅之一變現。
據四名知情人士證實,這些討論旨在建立一項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合作伙伴關系,因為這一行業正在應對新技術的影響。
生成型人工智能的崛起導致了「深度偽造」歌曲的激增,這些歌曲可以逼真地模仿已有藝術家的聲音、歌詞或音效,通常未經其同意。
Frank Sinatra 的聲音曾在一首嘻哈歌曲《Gangsta's Paradise》的版本中使用,Johnny Cash 的聲音則出現在流行單曲《Barbie Girl》中。一個名叫 PluggingAI 的 YouTube 用戶還提供了模仿已故說唱歌手Tupac 和 Notorious BIG 聲音的歌曲。
「藝術家的聲音常常是他們生活和公眾形象中最有價值的部分,竊取它,無論手段如何,都是錯誤的,」環球音樂的總法律顧問上個月對美國議員表示。
谷歌和環球音樂的討論處于早期階段,沒有即將推出產品,但目標是開發一個合法幫助粉絲創作這些歌曲的工具,并向版權所有者支付版權費,知情人士稱。藝術家可以選擇加入,這些人士說。
知情人士表示,第三大音樂廠牌華納音樂也在與谷歌討論一款產品。
音樂高管將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的崛起比作谷歌旗下 YouTube 早期,當時用戶開始將熱門歌曲作為其創作視頻的配樂。音樂行業花了多年時間與 YouTube 就版權侵權問題爭論,但雙方建立了一個制度,每年向音樂業支付約 20 億美元的這類用戶生成視頻版權費。
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一些大明星表示擔心他們的作品會被假冒的歌曲和聲音沖淡。
今年早些時候,一首用人工智能模仿 Drake 和 The Weeknd 聲音的歌曲在網上走紅。作為 Drake、泰勒·斯威夫特和其他流行音樂家的簽約人,環球音樂以版權侵權為由將該歌曲從流媒體平臺上移除。
Drake 在 4 月份譴責了另一首使用人工智能模仿他聲音的歌曲,并稱其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說唱歌手艾斯·庫珀將這類克隆歌曲形容為「邪惡」。
其他藝術家則欣然接受了這項技術。馬斯克的前女友,電子音樂家格萊姆斯表示,她愿意讓人們在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中使用她的聲音,并分享版稅。
她本周告訴《連線》雜志:「有一些很好的東西。它們與我新專輯的風格非常吻合,讓人不寒而栗…另一方面,這讓我感到『哦,真好,我也許可以永遠活著』。我對自我復制很感興趣。」
華納音樂首席執行官 Robert Kyncl 周二告訴投資者,「在適當的框架下」,人工智能可以「通過一種新形式的用戶驅動內容向偶像致敬…包括新的翻唱和混音版」。
他還表示,藝術家應該有權選擇加入。「有些人可能不喜歡,這完全可以理解,」他說。
對于谷歌來說,創建一個音樂產品可以幫助該公司與微軟等競爭對手競爭,微軟已經在 AI 領域投入了 100 億美元,擁有市場領先的 AI 模型 GPT-4。
該模型已經被整合到微軟的必應搜索引擎和辦公軟件中,谷歌為了迎頭趕上也推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產品,比如聊天機器人 Bard。
據《金融時報》報道,環球音樂今年 4 月敦促流媒體平臺阻止未經許可或付費的情況下使用其音樂目錄進行 AI 技術訓練的服務。這家占全球音樂市場三分之一份額的公司要求 Spotify 和蘋果切斷開發者對其音樂目錄的訪問權。
據知情人士透露,前唱片公司高管、YouTube 音樂部門負責人 Lyor Cohen一直在為谷歌的這個項目工作。
今年 1 月,谷歌在一篇學術論文中預覽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音樂軟件版本,它能夠根據「歡快的街機游戲」或「雷鬼融入電子舞曲」的文本描述生成音樂,還能根據更詳細的提示如「以舒緩的小提琴旋律為基礎的失真吉他片段」生成音樂。
當時,谷歌表示「沒有計劃」商業化發布這個工具,并指出了一些限制,包括軟件從訓練數據中重現特定藝術家音樂可能構成版權侵權。然而,谷歌在 5 月份發布了這個實驗工具 MusicLM,并表示已與藝術家合作開發該工具。
谷歌、環球音樂和華納音樂對此拒絕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