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版”Mac等來重大升級,但蘋果電腦仍然算不上良心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科技”(ID:leitech),作者:雷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組,微新創(chuàng)想經(jīng)授權發(fā)布。
不過估計還是256GB起步。
前段時間,英特爾宣布取消NUC系列產品,將Mini主機市場交給了華碩。這一消息讓長期服務于企業(yè)用戶、并沒有什么「市場活躍度」的Mini主機市場在此次充滿變數(shù):缺少了來自英特爾第一方的支持和推動,機械革命和華碩對Mini主機的推進能力始終是個問題。
無獨有偶,即使是Mini主機的「另外半壁江山」——Mac mini,這半年的銷量也有些拿不出手。根據(jù)IDC的報告,2023年第一季的Mac的同比下跌40%,這還是在Apple更新了M2芯片后的銷量表現(xiàn)。以Mac產品序列中最便宜的Mac mini為例,盡管Apple沒有單獨公布M2 Mac mini的銷量,但從近期各經(jīng)銷商為「M3 Mac mini」換代清倉的折扣力度來看,采用M2芯片的Mac mini確實有些「滯銷」。
不過從近期一則關于M3芯片的「爆料」來看,這些M2芯片的Mac mini也確實需要加急清倉了。根據(jù)YouTuber Vadim Yuryev的說法,M3芯片很可能要擺脫自M1芯片就開始使用的8GB內存,改為從12GB起步。為什么說「有可能」?因為「M3 12GB起步」這個說法其實是一個推論結果:Mark Gurman曾在彭博發(fā)文表示Apple已經(jīng)開始測試預計在2024年發(fā)布的M3 Max芯片,此外Mark Gurman也表示某第三方應用開發(fā)商的測試日志中,有一款代號為J514的新款MacBook Pro,這款「J514」將采用M3 Max芯片并配備48GB統(tǒng)一內存。
圖片來源:Apple
而問題就出現(xiàn)在這個48GB中:一般來說,Max芯片的通用內存大小會是標準版的4倍,這也意味著標準版的M3芯片應該會配備12GB統(tǒng)一內存。但這一推論僅建立在前兩代采用相同工藝的產品階級上。考慮到M3系列芯片會改用臺積電3nm制程工藝,Apple完全有可能跳出M3 Max內存是M3標準版4倍的限制。畢竟12GB×4是48GB、8GB×6同樣也是48GB。再加上Apple在M2芯片上也推出了「24GB」這種8GB×3的奇怪組合,M3 Max完全也有可能是兩個「三倍」24GB核心的膠水平臺。
單從M3 Max提供48GB內存就認為標準版M3從12GB起步,在我看來有些過于樂觀了。再說了,根據(jù)Apple的在CPU、GPU核心上的一貫做法,Apple完全可以對12GB的M3芯片進行「軟件優(yōu)化」,用關閉部分內存區(qū)塊的方式打造「8GB」版M3芯片。換句話說,只要Apple愿意,就算是未來的M4、M5芯片,同樣可以推出8GB的「青春版」。
不過話又說回來,盡管Mac用戶對8GB內存深惡痛絕,但在Windows陣營,大家對8GB內存的NUC又沒有多大意見呢?
01 為什么需要大內存?
很顯然,Windows用戶對8GB內存沒意見這個說法本身并不成立。Windows用戶之所以不在乎NUC只有8GB內存,根本原因在于幾乎所有NUC都能通過SODIMM自己添加內存,甚至不少NUC經(jīng)銷商銷售的直接就是不包含內存的準系統(tǒng),8G還是128GB全靠用戶自己動手、豐儉由人。
此外,采購NUC的企業(yè)通常也擁有更合理的運算資源配置方案,不需要在終端電腦上堆砌太大的內存。再加上部分遺留的32位企業(yè)定制軟件只能申請4GB內存,16G甚至是8GB的入門配置其實也能支撐輕度辦公需求了。
但macOS的情況就稍微有些不一樣了。
首先,macOS的內存分配同樣需要應用軟件申請,當8GB內存被不同App申請完后,系統(tǒng)也同樣會將部分非活躍進程放到由固態(tài)硬盤充當?shù)奶摂M內存當中,直到這里macOS和Windows的做法都還是比較相似的。
但問題在于,Windows系統(tǒng)GPU想訪問內存,需要通過觸發(fā)的DMA機制,比如內存映射或CUDA、DX、Vulkan的特定API。而macOS中「統(tǒng)一內存」本身就由CPU與GPU「共同使用」。從好的方面看,統(tǒng)一內存允許CPU和GPU共同訪問內存,同一份數(shù)據(jù)不需要經(jīng)過內部分配轉發(fā),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提高GPU的讀取速度,從而提高圖形性能。
圖片來源:Apple
但另一方面,統(tǒng)一內存也意味著CPU和GPU更容易出現(xiàn)互相搶占資源的情況。比如當Mac mini外接了多臺4K顯示器時,即使用戶不開啟其他「內存大戶」,光是基礎的圖形渲染也會對內存帶來顯著的占用。沒錯,在播放視頻時M1、M2芯片可以調用專門的解碼器,將H.265的編解碼壓力從CPU中釋放,但GPU依舊占據(jù)著珍貴的統(tǒng)一內存,讓CPU不得不把部份進程掉到SSD充當?shù)奶摂M內存中。
事情還沒完,由于成本原因,256GB SSD版本的M2芯片只搭配了一個NAND閃存芯片,這不僅直接影響閃存的訪問速度,同時也意味著這顆閃存需要承擔所有的訪問請求,預期壽命相較M1世代的雙NAND組合也更低。這對于Windows平臺來說其實也不是什么大問題,畢竟絕大多數(shù)Windows NUC都允許用戶自己更換SSD。但Apple卻選擇將NAND板載。如果不購買價格翻倍的Mac Studio或Mac Pro就只能用外接硬盤來續(xù)命。
當然了,作為Apple也貼心地為我們準備了內存、SSD的大容量定制選項,只不過從內存從8GB升級到16GB要加1500元,從256GB SSD升級到512GB也要加1500元,光是升級內存和SSD就要加電腦售價的66%。
這才是我們不喜歡8GB+256GB「青春版」M2 Mac mini的根本原因:看起來很劃算,其實每一步在變著法子「加錢」。
03 面對Windows的威脅,低配Mac該如何自保?
其實從Apple近幾年的表現(xiàn)來看,面對銷量緩慢下滑的Mac,Apple也有想著開拓傳統(tǒng)Windows用戶的市場。只不過主動貼近Windows用戶意味著Apple需要主動挖掘Windows用戶的痛點。幸運的是,在微軟持之以恒地「經(jīng)營」下,越來越多傳統(tǒng)Windows用戶開始對陰晴不定的Windows感到厭惡。但在向Windows用戶「示好」的階段,Apple卻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不同于對價格不太敏感的Mac用戶,Windows筆記本用戶群體較為分散,有講究極致性價比的,有啥也不懂的,也有愿意掏錢買XPS這種「智商稅」的。而8GB+256GB的Mac,極為精確地躲開了大多數(shù)有換到Mac陣營想法的潛在客戶,卻又引起了對性能敏感的用戶的痛點。
再加上近幾年閃存價格回落,越來越多Windows筆記本選擇以16GB+512GB的配置起步,8GB+256GB還賣到八千元的Mac幾乎沒有招架的可能。既然上游產業(yè)鏈都降價了,那這些筆記本廠商再不降價那可就說不過去了。況且現(xiàn)在筆記本市場的內卷程度可不比手機市場這邊低多少,就算你不降價競爭對手也會降價,到頭來消費者只會罵你一通后再去買其他品牌的產品。
圖片來源:Apple
大膽預測,在2023年會有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和電腦廠商會推出擁有1TB甚至是2TB儲存空間的產品,畢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拿電腦來修圖和剪輯視頻,所以市場對于大儲存的需求遠比32G運存更加迫切,況且在這個512G版本和1T版本價格差不多的當下,也該到了普及的時候了。
而當16GB+1TB成為Windows陣營的標準配置時,低配高價的「入門版」Mac除了macOS之外,還有什么優(yōu)勢呢?
在我看來,Mac與其用8GB+256GB這樣的「入門款」卡位,倒不如放棄自己階梯式收費的定制配置,用NUC準系統(tǒng)的方式來推廣大內存、小硬盤的Mac mini。確實,Mac陪到的SSD中都搭載了保證數(shù)據(jù)安全的T2芯片,但比起一錘定音的配置,成本更低的USB拓展甚至網(wǎng)絡硬盤映射其實更符合Mac mini的使用場景。筆記8GB+256GB的Mac mini,16GB+128GB+USB或網(wǎng)絡存儲拓展Mac mini可能更受歡迎:16GB內存保證了Mac久用不慢、小固態(tài)+大拓展的配置也允許用戶以更低的成本搭建文件存儲體系,同時也有助于2TB iCloud的推廣。
至于電商平臺那些29XX元的M2「青春版」Mac mini,等他們降到符合自身定位的價格時,自然不愁銷量。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微新創(chuàng)想轉載,不代表微新創(chuàng)想立場,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lián)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