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win Schalk:從“AI+腦科學”看跨界創新
8月22-23日,2023 DEMO WORLD企業開放式創新大會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隆重舉行。本屆大會由微新創想主辦,松江區經濟委員會、松江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國家級上海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松江區泗涇鎮人民政府、松江區佘山鎮人民政府協辦。
大會以“擁抱開放”為主題,邀請200+跨國公司及本土企業創新領袖,聚焦開放式創新,通過演講分享、報告發布、榜單評選、案例展示、需求對接等多種方式,推動全球創新資源在行業中的流動,加速世界各地的企業在中國成長。
會上,天橋腦科學研究院 (TCCI)應用神經技術前沿實驗室主任 Gerwin Schalk在《從“AI+腦科學”看跨界創新》演講中的精彩觀點如下:
1、實際上,我們已經能夠學習和了解到大腦所說的語言;
2、如果腦科學對大多數人有用,大家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要知道它到底有什么用處;
3、我們希望能夠把Smart EEG打造成為大腦的蘋果手表。
當音樂邂逅腦科學,
會發生什么?
我來自于天橋腦科學研究院,這是一家慈善科研機構。我們非常關注將AI技術應用于神經研究和腦科學,希望能夠把AI和腦科學進行結合。
具體來說,如果我們希望研究腦科學、了解大腦,首先就需要創造出一種方法,實現與大腦更好的交互。離大腦越近,我們就可以越多理解大腦。我們需要開發一些硬件、軟件和AI方面的應用,去理解大腦到底在向我們傳輸什么信息,并且要滿足具體的臨床需求。這里富有創新創業的機會。
當我們戴上蘋果手表,就能讀取我們的生物指標信息,了解到我們的心率、步數。我們希望能夠開發出一種類似的方法來和大腦進行交互,便于學習大腦的運作方式。目前,由于一些技術尚未突破,我們了解大腦需要進行相關的外科手術,或者用到非常復雜的設備。
為什么說與大腦交互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我舉一個例子,這是我們與來自加州伯克利的同事聯合發布的一項研究。
Pink floyd是歐美上世紀70-90年代比較流行的搖滾樂隊,他們有一首歌叫做《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我們給接受國顱內電極植入的耐藥性癲癇患者播放這首歌曲,記錄這些大腦信號,再信號輸入到人工智能程序,就能夠重新從大腦的信號中重構這首歌曲的實際旋律和頻率。我們再把重構信號放入到音樂合成器,這就是直接從大腦中重構出來的歌曲了。
從各方面來說,這項研究都是非常喜人的,我們可以直接學習和了解到大腦所說的語言。《紐約時報》、《新科學家》、《科學美國人》都報道了這項令人興奮的研究。
打造大腦的
“Apple Watch”:Smart EEG
比起研究成果本身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腦科學研究成果能造福到所有人。
天橋腦科學研究院在推進大腦研究、人工智能、硬件開發等方面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才加入到腦科學這樣一個交叉型的研究領域,并把其轉化成為可以落地的創新項目,提供包括資金在內的合作助力。
例如關于睡眠,大家或多或少都存在睡眠問題。但由于目前在醫院進行睡眠診療過程復雜、價格高昂,很多人還是不會去研究自己的睡眠。
而我們希望通過更具性價比的方式解決盡可能多的人的睡眠問題。為此,我們需要收集大量數據,打造一個非常適合的AI模型并且不斷地訓練和迭代它。
在數據采集方面,天橋腦科學研究院 (TCCI)應用神經技術前沿實驗室就與上海市精衛中心和華山醫院進行密切合作,合作開發了一些更便于收集數據的新工具,包括侵入性的電極、眼部追蹤、虛擬現實游戲、移動端游戲等。
在數據建模方面,我們現在有30位AI科學家分析通過合作醫療機構收集來的數據,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招募到200位。
同時,我們剛剛宣布了MindX數據支持計劃,面向中國神經科學家、認知科學家、心理學家,以及神經和精神疾病醫生開放,在安全合規的前提下,無償提供1億元科研經費,資助人類大腦及相關全身和行為數據的采集、分析和訓練。
我將重點介紹Smart EEG項目。通常,我們想做腦電圖,就需要到醫院或者研究機構,醫生會將電極放到患者頭部花費4-5分鐘的時間完成測量。
而我們這款無線設備非常小巧靈活,能夠運行10個小時的時間。此外,它的功能非常強大,能夠檢測大腦信號、大腦血流、鼾聲、心率、血氧率等數據。用戶只需要將電極貼紙貼到自己的額頭上,15秒鐘就能夠完成檢測。我們希望這臺設備未來能夠成為大腦的“Apple Watch”。
目前,我們對合作方免費提供Smart EEG,也會繼續拓展這套系統的功能,讓其感知更多信息,包括聲音、氣味、味覺以及運動。
最終,我們希望這套系統通過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的方式,讓我們更加近距離地認識大腦。
更多活動大會一手信息,歡迎加入微新創想會員,現場聆聽一線投資人、頭部企業家精彩分享,掌握最新創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