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抓住了歐美消費降級紅利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巨潮WAVE(ID:WAVE-BIZ),作者:董二千,編輯:楊旭然,微新創想經授權轉載。
“復雜的商業世界中只有三類企業能做到長青,首先是超級平臺企業,如亞馬遜、阿里巴巴、京東等;其次為超級技術企業,如蘋果、特斯拉、華為等;最后為超級品牌企業,如耐克、星巴克、農夫山泉等”,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曾斷言道。
葉國富認為名創優品應該走的出路是超級品牌。雖然外界無論如何也不會把低價“N元店”和超級品牌四個字聯系到一起,他仍然不斷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去實踐這個戰略。
名創優品在國內采用合伙人模式,這些外部的合伙人類似企業的財務投資人,承擔加盟費、裝修、房租、人力等各項成本支出,名創優品負責門店的日常運營,雙方按約定比例進行門店商品的銷售結算。
快速發展期間,這一模式大大促進了名創優品的擴張速度。然而,當三福等類似的企業爭相入局競爭,疊加經濟下行的影響,名創優品陷入了“門店客流減少—營收下滑—合伙人虧損—拓店意愿降低”的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海外市場卻呈現另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與在國內主張消費提質升級不同,名創優品在海外定位于十美元店,主打消費降級,在持續加息導致居民消費緊縮的歐美,名創優品抓住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擴張機會。
歐美居民消費緊縮情況普遍
自2022年3月以來美聯儲累計加息了525個基點,從信用卡到抵押貸款,從汽車貸款到學生債務,海外消費者各種借貸成本都在顯著增加。LendingTree的數據顯示,美國信用卡利率均值已從2022年一季度的14.56%升至目前的24.37%。
舉例而言,當下英國兩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已經升至6.66%,而在大半年前,這一數字才不到3%。這意味著兩年前貸款買房的人,已經面臨著房貸翻一倍多的壓力,而這些人群僅僅是這輪加息周期“受害者”的冰山一角。
昂貴的利息,劇增的生活成本,推動了名創優品海外業務交出了一份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成績單。其2023財年(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國內收入為76.51億元,同比增長2.8%;海外收入為38.22億元,同比增長44.6%,海外業務的增長也帶動了名創優品的毛利率由30.4 %提升到39.3%。
01國際業務的早期失敗
非標管理模式。
名創優品在出海這件事上走了很長一段彎路。
其在海外基本采用代理商模式。在大部分國際市場,名創優品通過與具有豐富當地資源和零售經驗的當地代理商合作,以更輕資產、風險更小的方式擴大門店。
早期名創優品對海外新市場的摸索,主要由代理商的擴張意愿驅動。
名創優品的全球化首站之所以選擇香港,據說主要原因就是某國內代理商的香港女朋友覺得他的生意很低端,為了向她證明自己做的生意很好,該代理商開始自行開拓香港市場。自此,名創優品的全球化序幕被意外拉開了。
然而,名創優品能給到代理商的價值主要在于中國供應鏈的優勢。在經營層面無法給出具體的經營建議,海外市場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當地代理商的能力,這種非標的管理模式顯然為之后的大規模擴展埋下了隱患。
2018年末,名創優品總部以加拿大代理商存在貪腐和挪用資金等行為為由,通過法院對后者提出破產申請,但這被已經出資的眾多小加盟商阻攔,于是名創優品總部對媒體表示,會保證加拿大店鋪的運營及規劃后續的發展。
然而,當名創優品總部正式接管加拿大業務后,由于本地化經營不足、產品價格無吸引力等問題,導致旗下眾多加盟店處于虧損狀態。2020年,63個加拿大加盟商以監管不力對名創優品提起訴訟,這狠狠地打擊了名創優品在加拿大的業務。
“我們國際化不該那么快,當時還沒有準備好,2017 年或者 2018 年做會好一點。我們也不應該一下子做這么多市場,應該更聚焦規模大的市場,每個市場一個一個打透”,葉國富在2021年底接受媒體采訪時感嘆。
雖然表面上看,以加拿大為代表的海外業務進展不利是因為代理商、加盟商、或者葉國富本人的種種問題,但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彼時的歐美海外市場,還沒有被加息等各種問題困擾,消費者對于低價商品的關注度并沒有那么高。
02中國供應鏈內卷紅利
中國供應鏈的內卷紅利。
葉國富對美國市場的野望由來已久,他看到“北美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場,盡管中國人口這么多,第一消費市場依然還是美國。”
然而,一開始的代理商模式使得名創優品在美國發展的并不順利。在這樣一個充斥著沃爾瑪、Costco、Five Below等巨頭企業的激烈競爭的市場。一個新晉的零售品牌,必須要深入一線,感受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才能獲得經營層面的主動權。
2019年,名創優品結束了在美國的代理合同,對當時的近 40 家門店進行清算、關停、調整,同時把美國市場收為直營,在當地設立子公司開設直營店鋪進行名創品牌的具體運營。
在葉國富的判斷中,美國1美元店(Dollar General、Dollar Tree等)和5美元店(Five Below等)都有萬家門店左右,面向中產階級的Costco等更是無須贅言的火爆,但10美元店仍處于空白市場,這便是名創優品找到的機會。
一邊是還沒有用過拼多多的外國人,另一邊是成本價摳到分的海量優質中國工廠,尤其是名創優品一直采用先貨后款的模式,無限攤薄了供應商的風險。靠著這兩頭,名創優品在美國的業績突飛猛進,以時代廣場店為例,其每個月的營業額可達150萬美金,這近乎國內門店平均營收的60倍。
時代廣場等標桿門店的成功,極大刺激了葉國富在美國市場的野心。按照其計劃,未來五年,名創優品要在美國開1500家店,收入達到百億美元量級。
本質上,日用小商品并無太強的供應鏈壁壘,且在終端又偏剛需消費,因此在經濟的全球化背景之下,性價比就是這一品類的關鍵,而這也正是中國制造的優勢所在。因此從長期來看,中國零售商進軍歐美低價消費品領域,是必然之事,只是需要一個大環境消費降級的契機。
名創優品在整合中國供應鏈層面有著顯著的優勢,具體表現在:
其一,名創優品是自有品牌,C2M模式摒除了傳統供應鏈層層加價的環節,保證了低價的同時還能有較高的毛利率;
其二,名創優品奉行“711”理念,即每7天從大約1萬個產品 創意庫里精選大約100個新的SKU,自主設計保證了其產品的獨特性;
其三,名創優品積累了海量供應商資源,并以以量制價、買斷定制和不壓貨款等合伙方式維持供應商黏性,具備供應鏈層面的話語權。
而以上優勢,均可歸因為中國供應鏈的內卷紅利。
03歐美消費降級紅利
海外的消費者正變得更加理性。
名創優品出海業務的成功,有其清晰的時代因素,即經濟下行期疊加加息周期,導致歐美消費者面臨嚴重的消費降級,因此主打性價的零售企業能具備錯位競爭的優勢。
沃爾瑪CEO道格·麥克米倫在年初的財報會議上,形容當下的消費者為“Choiceful、discerning、thoughtful”,即有選擇、有眼光、有思考。換言之,海外的消費者正變得更加理性。
沃爾瑪、塔吉特和家得寶均在二季報中強調了對未來消費的擔憂,如三者均提到了消費者對大件商品和非必需品的興趣尚未恢復。尤其是沃爾瑪在食品雜貨方面的市場份額高速增長,其核心原因正是消費者(包括高收入人群)收入驟降,因此從高檔超市降級消費。
沃爾瑪CFO約翰·戴維·雷尼在年初也表示:“消費者專注于食品雜貨的轉變打擊了毛利率。這些產品的利潤往往低于服裝、家居用品和數碼產品等一般非必需品。”
輕奢品牌Tapestry(由COACH,kate spade 和 Stuart Weitzman 組成)宣布2023財年全年集團銷售額無增長,2024財年預期也盡顯悲觀。其CEO在財報會議上表示:“低收入人群面臨壓力……”
諸如此類的事實都在證明,海外消費者對低價優質的商品有著極為迫切的需求,畢竟硅谷、華爾街那一波又一波的裁員騙不了任何人,其中產階層的消費能力只會持續下滑更不是增長。
名創優品美國總經理李林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美國新生代消費人群整體上是經濟下行的一代人。那么大家在花錢這方面的話,其實會比以前更加的謹慎。”
這正是名創優品今年所攫取的時代紅利。然而,對大環境的研判并非秘密,眾多中國零售企業也都看明白了這一點,并開始對這個新的市場機會躍躍欲試。如今名創優品的海外業務也面臨著Temu、Shein的圍剿。
葉國富曾坦然承認:“光靠性價比名創優品是做不過拼多多的,所以一定要差異化,才能打造超級品牌 。”他認為,名創優品的超級品牌戰略則要做三件事:
名創優品要從渠道品牌升級為自建渠道的產品品牌;
從零售公司升級為內容公司;
從顧客導向升級為用戶導向。
可以看出,這三件事正在被葉國富從中國平移到海外,而海外市場似乎更容易通過這些努力打造出超級品牌。即使如此,在當下這個線上渠道極為強勢的時代,如何面對來自線上的降維打擊,依然是名創優品需要擔憂的問題。
04寫在最后
任何一家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但更離不開時代的機遇。
日本資產負債表衰退時期,無印良品、優衣庫等主打低價優質的品牌開始崛起。在那“失去的20年”里,優衣庫的銷售額增長了約160倍,經營利潤整整增長了1500倍。
名創優品無非是將類似的故事重新復制了一遍。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日表示,為抑制通脹壓力,保障美國經濟持續的穩健性,美聯儲準備在適當的情況下進一步加息。歐美國家的中產階級在聽到這個消息后,也許會兩眼一黑,但葉國富一定會兩眼一亮。
名創優品股價表現(上市至今)
與此同時,在美股上市的名創優品,股價已經飆到了將近25美元,市值已經升到了接近75億港元,成為了一年來最受美國資本市場認可的中國公司,市值增長比例最大的中國公司,不用加之一。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微新創想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