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反轉 抵制AI音樂的華納簽了位虛擬歌手
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元宇宙日爆(ID:MBNews),作者:木沐,授權微新創想轉載發布。
從文字、圖片、視頻到語音、音樂,AIGC已經滲入到人類的視聽體驗中,即便曾經因為版權問題極力抵制AI音樂的巨頭,也不得不轉變態度順應時代產物。
今年9月,華納音樂簽約了首個虛擬歌手Noonoouri;8月,環球音樂與YouTube聯手推出“音樂AI孵化器”,解決AIGC出現后的音樂版權問題。
相比海外,國內似乎對AI音樂的接受度更高。網易云音樂與小冰公司合作推出AI音樂輔助創作工具,并成立了首個虛擬歌手廠牌“WOWAIDO!”。
AI模擬的律動、人聲以虛擬歌手為載體推向大眾,一改過去虛擬形象發出的機械感十足的電子合成聲感,擁有了接近真人的嗓音。與此同時,形象多變、持續迭代虛擬歌手已經搖身一變成為AI歌手,逐漸打破虛擬與現實的區隔,延伸出更多的應用場景與商業價值。
華納音樂簽約虛擬歌手Noonoouri
今年9月,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擁有40多萬粉絲的虛擬網紅Noonoouri與華納音樂公司簽訂唱片合約,并發行了她的首支單曲《Dominoes》。Noonoouri因此成為首個簽訂大型唱片合約的虛擬歌手。
Noonoouri虛擬形象于2018年誕生,是由藝術創意人Joerg Zuber創造的動漫形象,角色定位是一位模特。以往的動漫人物為吸引粉絲的故事與劇情服務,Noonoouri則是為高端時尚品牌代言而生,活躍在各大主流時尚雜志上,曾與Dior、Miu Miu、Calvin Klein等國際大牌合作。
“出道”兩年,Noonoouri在Ins斬獲36萬粉絲,但在隨后的兩年里進入不溫不火,粉絲量增長到40萬就止步不前了。直到進入華納音樂的藝人序列中,Noonoouri解鎖了“虛擬歌手”身份。Ins上,單曲《Dominoes》的MV播放量超25萬,成為“她”近年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讓虛擬人物動起來,有動畫、CG甚至動捕技術,但Noonoouri的聲音是怎么來的?這就要收到AI給這位虛擬模特吹來的東風了。據悉,Noonoouri在《Dominoes》中的歌唱部分,是在一名真實歌手的聲音基礎上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合成的,作品的詞曲創作人和樂手都將獲得相應的版稅和發行分成。
簽下Noonoouri的華納音樂在今年4月還因為版權問題抵制AI音樂,但幾個月后,這家唱片巨頭的態度變了。
另一家曾經拒絕AI的唱片公司環球音樂,在今年8月與YouTube牽手推出了“音樂AI孵化器”,據悉要與藝術家和音樂家“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在音樂中的應用,并保護音樂作品版權”。此外,UMG和YouTube的母公司谷歌也正在商談授權藝人的聲音和旋律來訓練AI模型測事兒。
唱片公司對AI技術的轉變不難理解。2023年以來,AIGC即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成為日常生活中一部分,從圖文到視頻再到音頻的生產都在被AI改造,滲入大眾的視聽體驗中。YouTube首席執行官Neal Mohan曾表示,僅2023年,YouTube上與生成式AI工具相關的視頻觀看次數就超過17億次。
面對大眾對AIGC的接受,唱片公司們也不得不轉變思路,想想自身積累的版權資源能如何與AI結合,“訓練模型-制造工具-激發創作”是一個不錯且相對成熟的路線。事實上,音樂與新工具的結合早已不是新鮮事,早期的電子音樂合成器就是一個案例。
從合成器到AI造聲平臺
在正在熱播的《樂隊的夏天》中,樂隊“超級市場”以獨特的電子音樂重新圈粉這個時代的年輕樂迷,而他們正是第一個將電子音樂帶入中國的樂隊。
逐漸被大眾接受的電子音樂幾乎都是由合成器制作完成。在電子音樂出現在早期,合成器自己就是個硬件,它產生的聲音通過電信號儀表放大器后通過揚聲器或耳機表達出來。進入計算機時代,越來越多合成器軟件出現,從現代流行樂的制作來講,只要你擁有一臺電腦,你就完全有條件利用合成器軟件制作出一首完整的音樂作品。
2004年,樂器生產商YAMAHA推出了電子歌聲合成軟件VOCALOID,讓電子音樂的創作更加好上手。不只音樂,連人聲唱歌都能實現,創作者只需要輸入音調和歌詞,就可以合成類似人類的歌聲。VOCALOID就是國內二次元圈里所稱的“V家”。
你或許對VOCALOID軟件不熟,但你一定聽說過初音未來、洛天依、星塵等虛擬偶像,他們的聲音就來自于VOCALOID。還記得芬蘭傳統民歌《耶娃波爾卡》被初音未來翻唱后效果嗎?這首翻唱曲目以“甩蔥歌”為名爆火。
圖源備注:圖片由AI生成,圖片授權服務商Midjourney
YAMAHA在開發VOCALOID時就用到了人工智能,或者說是AI的基礎——大數據。他們通過采集大量的人類聲音樣本,以神經網絡合成技術,制作成音源庫。用戶通過設定參數調用庫里的聲音,就可以產出人類歌唱的效果。
VOCALOID的能力被很多虛擬偶像公司使用,但這些虛擬歌手的短板也十分明顯,由于聲音是電子合成,他們只要一開嗓,就帶有明顯的電音感和機械感。所以,V家的應用范圍大都僅限于二次元。
但2023年以來,虛擬人在AI視覺技術的迭代下變得越來越真,再給他們上電子音就會破壞好不容易升級出的真實感。AI可以提升視覺效果,聽覺也不在話下,聲音大模型訓練下的類人聲開始經由虛擬人發出。
今年6月,曾推出“半藏森林克隆人”的小冰公司和網易云音樂合作,推出AI音樂創作軟件“網易云音樂·X Studio”,還成立了包括12名虛擬歌手在內的廠牌“WOWAIDO!”,這些虛擬歌手既能唱搖滾,也能搞流行,音色覆蓋甜美、可愛、悠揚等多種類型。在這些虛擬歌手的評論區里,有人說,“不敢相信這是AI唱出來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AI歌手的聲音并非單純“照搬”某一自然人的聲音,每一個聲音背后往往都由許多不同聲源合成。據悉,聲源量龐大且得到了授權。
解決了版權問題,AIGC為虛擬人注入了“發聲”能力。網易云音樂·X Studio等AI創作工具的出現,讓音樂人在幾秒內就能獲得演唱干聲,通過參數調整,即可呈現一首歌曲想要被歌手呈現出的效果。
回想初音未來剛誕生時,目的也是為了解決制作人或編曲人找不到歌手的問題。這樣一個造型出圈、無風格限制、顛覆傳統人聲的“聲音容器”,也激發了制作人們不斷嘗試,這才有了虛擬偶像這么個行當。
正如“初音未來之父”伊藤博之所說:“數字作品是越被使用,其價值越高”,而創作者們在做的事,就是“為沒有生命的事物注入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