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人免费人人专区人人,欧美精品不卡,欧美大片无尺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小视频,成人免费黄色大片,欧美+亚洲+精品+三区

中部經濟第一省,狂攬大學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城市進化論(ID:urban_evolution),作者:余蕊均,微新創想經授權轉載。

最新出爐的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多少讓經濟大省河南有些尷尬。

數據顯示,2022年,河南R&D經費投入強度為1.86%,排名全國第17位,不僅明顯落后全國均線(2.54%),對比2022年初提出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1.96%以上”,仍有1個百分點的差距。

而在中部六省中,河南這一投入強度與領跑的安徽(2.56%)相差0.7個百分點,較2021年差距再次被拉大。更重要的是,過去十年間,安徽從排名全國第10位進階到第7位,河南則較2012年下降1位。

研發投入與經濟大省地位不匹配,已然阻礙了河南的前進步伐。自2021年9月以來,河南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官方多次強調“依靠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是‘華山一條路’,舍此別無他途”。

這條路究竟怎么走?在河南的布局中,除了“瘋狂建大學”補上高等教育這塊短板外,請“外援”共建一流大學研究院,也在緊鑼密鼓推進。

繼引進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北理工鄭州智能科技研究院后,9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鄭州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建設“具有鮮明學科特色和影響力的產業技術研究院,助力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

若算上早前已簽署合作協議的浙大、西安交大、復旦、清華等高校,河南的“外援”實力不容小覷。未來能否把省校合作落地落實,關系著一個“國家創新高地”的崛起。

01

河南科創能力不強是擺在明面上的事,透過最新公布的研發投入數據,更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在創新活動上的不足。

數據顯示,2022年,中部地區R&D經費5557.6億元,比去年增長11.9%,增速領跑全國。

具體到六個省份,湖北以1252.7億元成績排名第一,其后是湖南、安徽和河南,均在“1100+億元”梯隊,江西、山西出現明顯“分層”,R&D經費分別為558.2億元、273.7億元。

不過,從R&D經費投入強度看,隊列則需重新劃分。

其中,安徽以2.56%領跑,是全國7個R&D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之一;湖南以2.41%的投入強度超過湖北(2.33%),排在中部第2位,全國排名第9位;河南雖進一步拉大了對江西的領先優勢,但1.86%的投入強度,只能排在全國第17位。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十年間,眼看湖北和安徽爭做中部“科創老大”,湖南也大有追趕之勢,中部經濟第一大省河南卻未有太大突破——不僅全國排位較2012年下降1位,且未能完成2022年初設定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1.96%以上”目標。

運行結果與預期目標相差0.1個百分點,問題出在哪兒?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2022年河南各類企業研發經費支出992.5億元,比上年增長11.2%,政府屬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經費支付分別為66.7億元、70.13億元,增長19%、22.5%。三者占比由上一年的87.6%、5.5%和5.6%調整為86.8%、5.8%和6.1%。

進一步聚焦到規上工業企業,2022年R&D經費為845.54億元,投入強度為1.3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R&D經費150.88億元,投入強度為1.6%。對比上一年,投入強度分別提高0.04、0.15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企業毫無疑問是河南研發投入的主體,但尚未能在投入強度提供太多支撐。

圖表來源:2022年河南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 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河南省社科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西三曾表示,區域創新能力主要體現在高研發產業上,而河南傳統產業比重大,一般產品多,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汽車、高端裝備、互聯網等技術密集型產業規模較小、占比偏低。產業層次總體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河南整體創新能力的提升。

可以參照的是,2022年河南規上制造業的R&D經費總和為796.01億元,投入強度為1.47%,而廣東2021年僅“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R&D經費就達1392.61億元,投入強度為3%。

02

河南是承認差距的。

2021年底,《河南日報》頭版曾刊發署名文章,直言“創新要素不足是我們的突出短板,科教質量不高是一大痛楚”,而建設現代化河南,“出路在創新、關鍵在人才、根基在教育”。

圖片來源:鄭州日報(馬健 攝)

為此,當地補短板的動作肉眼可見地增多,建大學、建實驗室、立法規等等,可謂“撲面而來”。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的座上賓名單中,除了頭部企業,更有多所知名高校。

9月18日,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與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丁奎嶺一行在鄭州舉行工作會談;

8月11日,樓陽生與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一行在鄭州舉行工作會談;

7月26日,樓陽生與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在鄭州舉行會談;

2022年12月30日,樓陽生與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在鄭州舉行工作會談……

公開報道顯示,每次交流,河南的訴求都很明確,就是希望各大高校推動更多創新資源向河南匯聚,在技術攻關、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如果直白一點翻譯,就是“你來”。對河南來說,雖然高校數量已經和江蘇并列全國第一了,質量上的差距仍然需要下大力氣追趕,盡快請“外援”,用招引方式先把事情做起來,無疑是可行之策。

事實上,在今年3月舉行的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建設暨“人才強院年”啟航儀式上,河南即表示中原科技城將在今年正式啟動建設“一流大學鄭州研究院”起步區,其中包括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四所高校研究院。

圖片來源:河南日報

一流大學的研究院究竟能為河南帶來什么?高能級平臺、高層次人才、高精尖技術,均是可以預期的。

以哈工大鄭州研究院為例,今年3月,河南首家工信部重點實驗室“多模態重大慢病防控科學與工程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揭牌,按照官方表述,這是由哈工大鄭州研究院聯合河南省科學院共同申報拿下的,被視為雙方合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標志性成果”。

圖片來源:河南日報

同時揭牌的還有一個電子信息“專精特新產業學院(籌)”,由哈工大聯合省內11家企事業單位申報。河南方面希望借此破解產業轉移升級的關鍵技術難題。

希望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圍繞河南傳統產業體制發展、新興產業培育的重點,培育未來產業前端布局,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打造成為在豫科學機構的領頭羊。

03

不過,想要真正讓“外援”立足當地共創共贏,并非易事。

公開報道顯示,河南與哈工大早在2011年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而哈工大鄭州研究院實則成立于2021年8月。

今年3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杰才公開表示,“近年來,哈工大與河南合作日趨密切、成果頗豐,省校圍繞電子信息、能源化工、智能制造、航天科技等領域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累計合作項目達200余項。”

應該說,省校合作需要順暢的機制保障、精準的政策支持,同時,時機也很重要。一個例子是,上海交大的落子速度明顯快了。

2020年11月,河南與上海交大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8月,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朱新遠一行赴河南調研,旨在“推進落實省校戰略合作”;9月18日,上海交大鄭州研究院正式揭牌。

上海交大方面的態度是,將建立健全長效合作機制,推動校省戰略合作協議落地落實,努力把上海交大鄭州研究院建設成為具有鮮明學科特色和影響力的產業技術研究院。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在河南的謀劃中,還有不少“已簽約”高校有待進場,比如剛剛與鄭州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香港大學,2020年與河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清華、復旦等。

去年12月底,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與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會談時表示,希望清華大學把河南作為省校合作的戰略支點,在共建科研院所和創新平臺、高等教育發展、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助力現代化河南建設。

清華方面給出的回應是,將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新機制,不斷拓展合作深度廣度,推動合作協議落地見效。

河南何時能等到一個“清華大學鄭州研究院”尚未可知,但對當下的河南來說,肯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希望引入創新資源——

到“十四五”末,“中西部創新高地建設”能否實現更大躍升,科技創新、產業創新能否走在中西部前列,需要借助強有力的“外援”。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微新創想轉載,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