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給埃隆·馬斯克帶來了什么?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騰訊研究院( ID:cyberlawrc),作者: 王樞,黃詩宜,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9月13日,全新版埃隆·馬斯克傳記《Elon Musk》在全球發售,又在科技媒體圈引起不小的轟動。當代人們對于埃隆·馬斯克的狂熱似乎永遠不會衰減,此前市面上已經有許多關于馬斯克的傳記,在時間跨度上已經超過10年,此次全新版的傳記又有何特別之處,能夠再次引得人們的熱烈討論?在新書發布當天,我們第一時間對新書進行了翻閱和解讀。
此次全新版傳記由《喬布斯傳》執筆人、美國當代知名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撰寫。作者花了整整兩年時間,對馬斯克進行了形影不離的“貼身”采訪:通過公司會議、工廠走訪,和馬斯克本人、親友、對手、同事等交流,揭露了關于馬斯克的成長經歷以及背后驅動他不斷前行的動力。
在通讀之后,最大的感觸在于這本書花費了大量筆墨敘述電子游戲對于馬斯克的影響,作者通過馬斯克對電子游戲的熱愛,展示出了他最真實的一面:他的緊張、他的專注、他的血性、他的頑強、他的老謀深算,無不傾注其中。在游戲中流連幾個小時,既可以幫助他發泄情緒(或積蓄能量),也能夠磨煉他的戰術技能和商業戰略思維。
因此,我們嘗試將馬斯克與游戲緊密相關的經歷抽離出來,放在他生命長河中加以審視,發現電子游戲在馬斯克不同人生成長階段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外部視角看,今天馬斯克在科技商業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名副其實的商業領袖;而如果從馬斯克的游戲經歷來看,會發現他的夢想與追夢之旅始終與游戲高度相關。
少年時期馬斯克的“游戲太空夢”
艾薩克森通過一系列故事和案例向人們傳達了一個觀點:電子游戲對于少年馬斯克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幫助他建立對技術與太空的,強大而穩固的渴望與執著。一方面,電子游戲將馬斯克領入了計算機編程的世界,激發了馬斯克對于計算機科學的興趣。在2019年E3展會上,馬斯克曾公開表示:“我對科技產生興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電子游戲。如果不是為了游戲,我可能不會開始編程,也不會對電腦技術這么感興趣。”[1]在馬斯克看來,游戲是讓孩子們對科技產生興趣的一種強大牽引力,它在促進青少年了解前沿科技方面的連鎖反應,比人們意識到的要大得多。
另一方面,電子游戲還為少年馬斯克的“太空夢”提供了一個虛擬的承載空間,這一夢想激勵著馬斯克創立了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并一直延續至今。書中提到,少年時代的馬斯克通過游戲對計算機產生濃厚興趣之后,年僅13歲便通過自學掌握了計算機編程,并開發了一個名為Blastar的游戲,后以5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當時的《PC and Office Technology》雜志,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少年馬斯克的“太空夢”也正是從Blastar游戲開始。Blastar是一款和《太空侵略者》(1978年)類似的太空戰斗類游戲,游戲規則和設計都很簡單,玩家扮演太空飛行員,孤身一人執行“摧毀攜帶致命氫彈和狀態光束機的外星貨船”的任務,玩家只需要用方向鍵和空格鍵即可操控太空飛船進行移動和射擊。雖然這個游戲在今天看來十分的簡單,甚至有些索然無味,但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早在40年前的少年馬斯克的腦海中,就已經種下了探索太空的夢想。而游戲提供了一個虛擬世界,令他始終得以寄托那些最初的夢想。
馬斯克開發的太空對戰游戲《Blastar》(左)街機游戲《太空侵略者》(右)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電子游戲,馬斯克或許永遠也不會了解計算機編程,而他的太空夢想也很有可能不會一直延續下來。在某種程度上,是游戲給了馬斯克繼續做夢的動力。
大學時代馬斯克的“游戲化”思維
通過游戲獲得的第一桶金,激發了馬斯克對于游戲更為濃厚的興趣。一方面,大學時期的馬斯克開始在游戲制作公司實習,通過游戲賺錢并開始考慮自己制作游戲。另一方面,通過玩即時策略類游戲,也讓馬斯克具備了初步的資源管理、供應鏈管理、戰術思維等技能,為后續馬斯克成功的創業創新奠定了基礎。
書中寫到,在加拿大皇后大學讀書期間,馬斯克開始迷戀上《文明》《魔獸爭霸:獸人與人類》《外交》等優秀的策略類游戲,常常和好友法魯克廢寢忘食地打游戲。在這類游戲中,玩家往往需要在競爭中輪流采取行動,其中就運用到了巧妙的策略、資源管理和戰略思維。在當時皇后大學的一堂課上,教授讓學生們使用策略類游戲來模擬企業的發展過程(玩家可以決定產品價格、廣告費用、投入研究的利潤等變量)。馬斯克利用在游戲中訓練出的戰術技能和戰略思維,對模擬過程進行逆向分析和研究,使他總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以上觀點看似不切實際,但是我們通過研究發現,已經有許多國外的研究者表明,人們在游戲中學到或展現出的特質,的確能夠應用于現實之中,并幫助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結果。[2]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游戲化思維,并逐漸應用于教育學習等領域。
創新企業家馬斯克的“游戲人生”
在1995大學本科畢業之后,馬斯克原本計劃進入斯坦福大學并攻讀博士學位,但僅僅上了2天課,他便退學和自己的兄弟成立了Zip2公司,開啟了自己的創業生涯。從一開始,馬斯克就是一位要求很高的管理者。在 Zip2 以及之后的每一家公司,他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不懈地驅使自己,從不休假。他唯一的愛好就是休息一下,玩玩激烈的電子游戲。
書中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個鮮明的觀點:游戲已經不僅僅是閑暇時打發時間的娛樂消遣,而是已經深深融入馬斯克的生活之中。馬斯克總能從不同類型的優秀游戲作品中獲得啟發和靈感,并將之應用于企業的創新發展之中。書中提到的一些馬斯克從游戲中獲取靈感的案例:
來自科幻游戲的設計靈感。在最初設計特斯拉皮卡(Tesla Cybertruck)時,馬斯克不希望即將推出的設計造型過于保守。 “讓我們大膽一點,”他說。 “讓我們給人們帶來驚喜。”因此,每當設計團隊給出一張較為傳統的設計圖紙時,馬斯克都會指著游戲《光環》、當時即將推出的游戲《賽博朋克 2077》預告片或雷德利·斯科特的電影《銀翼殺手》中的汽車,并告訴其設計團隊“我希望未來看起來像未來”,鼓勵其設計團隊向最先進的游戲進行學習。
特斯拉皮卡(Tesla Cybertruck)(左)《賽博朋克2077》游戲中的汽車(右)
來自策略類游戲的處世之道。在2021年馬斯克參觀特斯拉柏林工廠時,他完全沉浸在一款名為《The Battle of Polytopia》(低模之戰)的策略類游戲中[3],并因此推遲了參觀以及與當地經理的會議。在被作者艾薩克森問道“對這個游戲的熱情說明了什么?”時,馬斯克回答:“可以說我就是為戰爭而生的。” 而在馬斯克的弟弟金巴爾(Kimbal James Musk )看來,馬斯克通過Polytopia游戲讓自己時刻保持著清新的頭腦和戰略性思維,例如:
破除對失敗的恐懼。“在游戲中你會失敗,”馬斯克說。 “最開始會痛五十次。但當你習慣了失敗后,你就會以更少的情緒去打每一場比賽。”你會更加無所畏懼,承擔更多的風險。
優化每一個決策。“就像在Polytopia游戲中一樣,你的人生只能經歷一定數量的轉折,”馬斯克說。 “如果我們在工作中做出較多錯誤決策,我們將永遠無法到達火星。”
時刻保持戰斗狀態。在策略類游戲中,在達到最終目標之前玩家必須時刻保持在戰斗狀態,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什么馬斯克總是能夠不斷地進行創新,不知疲倦的向著未來發起一次次沖刺。
在書中,馬斯克向作者解釋了為什么他認為特斯拉有望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并每年賺取 1 萬億美元的利潤,但他的聲音里沒有任何慶祝或滿意的意思。當被問到為什么依舊不滿足于現狀時,馬斯克回答道,“我想我一直想把我的籌碼推回到牌桌上,或者玩更高級別的游戲,我不會安于現狀”他說, “我不擅長坐下來。”
我們認為,或許在真正實現“火星移民”計劃之前,馬斯克都無法停止前進的腳步。
《The Battle of Polytopia》 游戲界面
來自游戲機制的管理創新。在研發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時,馬斯克將配備特斯拉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能夠行駛的里程數”作為衡量該系統的關鍵性指標。他鼓勵研發團隊將游戲化的方式呈現自動駕駛系統的訓練結果,其目標是盡可能增加AI系統駕駛汽車的里程數,減少人類的干預。馬斯克解釋道 “就像沒有獎勵機制的游戲會很無聊,研發人員也需要一定的激勵機制,如果把每次自動駕駛訓練的進度以游戲化的方式展現,那么研發團隊每天看到后都將獲得巨大動力。”
在馬斯克自少年時期到現在的游戲經歷中,我們不難發現,游戲已經成為了馬斯克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能夠重新以一個“玩家”的身份去看待馬斯克,或許就能更好地理解馬斯克為什么始終走在創新的前沿,并對未來充滿著好奇心和熱情,擁有著敏銳的眼光和判斷,在達成目標之前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
從少年時代的游戲太空夢,到大學時代的游戲化思維,再到如今基于游戲靈感與體驗的創新,游戲在馬斯克人生成長的不同階段都發揮著重要影響。從更加宏觀層面看,游戲的巨大影響力也并不局限于馬斯克本人,而是覆蓋到了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科技人才群體。互聯網行業的引領者屢屢在游戲領域產生,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都曾是游戲開發者、Meta創始人扎克伯格曾自述因受游戲啟發而學習編程。
如今,埃隆·馬斯克管理著六家公司——特斯拉、SpaceX及其星鏈部門、推特、The Boring Company、Neuralink和X.AI,我們也很高興地看到,那個馬斯克在少年時期種下的“太空夢”,正在變得越來越清晰。
參考資料來源:
[1] CNBC. Elon Musk says playing video games is how he and ‘many of the best software engineers’ got into programming.
https://www.cnbc.com/2019/06/28/elon-musk-talks-about-how-video-games-got-him-hooked-on-programming.html
[2]Lu, L., Shen, C., & Williams, D. (2014). Friending your way up the ladder:Connecting 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game behaviors with offline leadership.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35, 54-60.
[3]《低模之戰》(The Battle of Polytopia)是瑞典游戲開發商Midjiwan AB打造的一款像素風格的回合制策略冒險類游戲。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微新創想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