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喝奶茶的城市,不是北上廣深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讀城記工作室(ID:DUCHENGJIPLUS),作者:曾思怡,微新創想經授權轉載。
奶茶店越開越多,哪些城市最密集?
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新茶飲委員會聯合美團新餐飲研究院發布《2023新茶飲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過去五年我國新茶飲消費市場規模534億元增長至1038億元,翻了近兩倍。
廣州是最受奶茶店歡迎的城市,現有奶茶店超1.2萬家、居全國之最,緊隨其后的是深圳、東莞、成都、上海、重慶。
不過從人均擁有奶茶店數量來看,東莞居全國首位——每萬人擁有7.7家門店,其后依次是廣州、深圳、昆明、長沙。
前三強城市均來自廣東,成為“全國最愛喝奶茶的省份”。
新茶飲 圖源:圖蟲創意
往前推兩年,2021年的春季奶茶消費報告顯示,廣東奶茶消費全國第一;2022年的《茶飲品類發展報告》顯示,廣東奶茶店數量全國第一,占全國接近兩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排名中,未有一座北方城市上榜。
若把排名范圍擴大到全國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北方城市中排名最靠前的城市——西安,奶茶店密度也不及東莞的1/3。
難道北方人更能抵御來自奶茶的誘惑嗎?
01奶茶規模5年翻番
街飲行業的主角,非奶茶莫屬。
早前的《2022年新式茶飲高質量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約有新茶飲門店45萬家。近年來從小眾到大眾的咖啡,彼時全國門店數量是13.8萬家,僅占新茶飲門店的三成。
據最新數據,2023年8月31日在業的新茶飲門店總數,達到51.5萬家。
從市場規模來看,我國新茶飲消費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534億元,穩步增長至2022年的1038億元,幾乎翻一番。
《報告》提到,預計2023年新茶飲消費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98億元,至2025年,國內消費市場規模預計進一步擴張至2015億元。
將這些數字具象化,就是奶茶店如雨后春筍般,“長”在大街小巷、大小商場。
奶茶店成為商業街標配 圖源:圖蟲創意
不過從城市規模、能級、消費習慣等方面來看,不同城市為新茶飲提供了不同的生長土壤。
廣州以超1.2萬家的新茶飲門店數量遙遙領先,是全國唯一的“新茶飲萬店城市”。
把視線擴至一線和新一線城市:
廣州之外,東莞、深圳、成都、上海、重慶的新茶飲門店數量,在6000至9000家之間;
昆明、長沙、蘇州、南京、杭州、武漢、西安、北京的在3000至6000家之間;
合肥、寧波、鄭州、青島、天津的還不足3000家。
從增長趨勢來看,《報告》指出,2023年上半年,在一線城市新茶飲外賣訂單量,新茶飲外賣訂單量在所有城市線中增速(38%)最高。
其后是五線(36%)和四線城市(30%),新一線至三線主體市場(28%)增速相對較慢。這意味著,下沉市場新茶飲空間逐步打開。
02哪里最愛喝奶茶
如果說奶茶店數量和城市規模相關,那么奶茶店密度(奶茶店數量除以城市人口)則更能體現哪一座城市最喜歡喝奶茶。
從這個維度來看,新茶飲門店密度前三集中在廣東省,分別是東莞(7.7家店/萬人)、廣州(6.6家店/萬人)和深圳(4.7家店/萬人)。
昆明(4.6家店/萬人)、長沙(3.5家店/萬人)新茶飲門店密度緊隨其后,位居前四、五。
數據來源:《2023新茶飲研究報告》 時代周報整理
是什么在決定一座城市的奶茶店密集度?
“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區位,一般是城市能級越高、奶茶店越密集。在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CBD、高校和中小學周邊的奶茶店會比其他地方更加密集。”
廣東省食安保障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座城市的茶飲消費,是由城市區位、消費力、人口密度、人口結構、氣候和飲食習慣、城市特色產業等綜合因素決定。
東莞人口密度僅次于深圳排在全國第二,且從人口結構來看,年輕人占比較高,加之臨近港澳、喝奶茶較早流行。
對奶茶經營者來說,開店試錯成本低于同省的廣州和深圳,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這里成為全國奶茶店密度最高的城市。
東莞城市風貌 圖源:圖蟲創意
同在第一梯度,廣州和深圳也是高密度人口城市,且消費力在全國前列,而昆明、長沙在旅游消費方面數字亮眼,游客群體也集中在年輕一代,這與奶茶消費人群高度契合。
不同城市的奶茶店密集程度,也呈現出南北差異。
上述19城中,北方城市占比明顯偏少,僅有5座,分別是位于第四、第五梯度的西安、鄭州、青島、北京和天津。
03北方成“奶茶荒漠”?
南北方對奶茶喜好的差異,也可從頭部奶茶品牌發源地窺見。
當前主要的新茶飲品牌也基本上發源南方。從2022中國新茶飲百強榜單(根據門店數為依據)的前十強品牌來看,蜜雪冰城、古茗、書亦燒仙草等前十強奶茶品牌中,發源地集中在浙江、四川、湖北等,均為南方地區。
從整體奶茶店數量來看,北方也顯著少于南方。
時代周報記者整理窄門餐眼數據發現,截至今年8月,北方僅有山東、河南、河北3個省份的奶茶店數量過萬,分別為1.8萬家、1.6萬家和1.1萬家。
而南方省份除了貴州、江西、海南外,所有省份奶茶店數量均破萬,其中廣東高達7.2萬家。
即使是北京,人均奶茶店數量也追不上全國人均水平。據《新京報》報道,截至今年8月,包括各類外來品牌在內,北京的奶茶品牌數量為187個,奶茶店數量4758家,全國占比為3.49%,人均奶茶店數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4.47%。
門店少是因為市場小。朱丹蓬認為,整體而言,北方的經濟活躍度較南方弱,而且南方熱的時間比較長,北方則是冬天時間比較長,這也是奶茶店密集選擇南方的重要因素,加上很多北方城市的年輕人都到南方地區發展,北方的消費人群有所減少。
傳統飲食習慣也是原因之一。福建、廣東、四川等南方省份是傳統產茶大省,喝茶的習慣早已有之,這也讓新茶飲無論從生產還是消費方面都更具優勢;
而北方地區因為冬季寒冷、綿長,凍果、水果罐頭等飲食偏好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和奶茶形成市場競爭。
東北美食凍梨 圖源:圖蟲創意
在經營成本上,南方也更具優勢。水果茶在新茶飲品類中占有較大份額,而水果茶的制作需要大量新鮮水果,檸檬、芒果、楊梅等鮮果產量豐富的南方地區,可以較低的運輸成本獲取鮮果,北方地區則往往要支付高額的遠程運輸費用。
不過換個角度看,北方新茶飲現有的市場規模相對較小,也意味著待開發空間較大。
對于新茶飲品牌和奶茶店經營者來說,如何因地制宜、把控成本,做出當地人愿意消費、喜歡消費的高性價比產品,“荒漠”也有可能變成森林。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微新創想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