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人免费人人专区人人,欧美精品不卡,欧美大片无尺码在线观看,久久精品小视频,成人免费黄色大片,欧美+亚洲+精品+三区

什么是杭州?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讀城記工作室(ID:DUCHENGJIPLUS),作者:王晨婷,編輯:梁勵,微新創想經授權轉載。

《說文》解釋“杭”,只有一句話:杭,渡也。

久遠的杭州先民要渡的這條大江,就是錢塘江。起源于500多公里外的黃山,一路蜿蜒東流,在如今的杭州灣形成壯闊涌潮,最終再注入東海。

杭州文明在此岸發源。有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遺址,留下西湖、大運河、靈隱寺、六和塔等名勝古跡。桑蠶絲織、西泠篆刻、浙派古琴等非遺明珠閃耀,錢王、白居易、蘇軾、岳飛、于謙等人物依然流芳。

每一個單拎出來,都好像能代表杭州,又都好像言之未盡。

時至今日,杭州的標簽不止這些,還有數字之城、電商之城、電競之城、網紅之城,如今再貼上一個“亞運之城”。

圖源:圖蟲創意

杭州第19屆亞運會于9月23日正式開幕,各國目光匯聚,亞運史上首個數字點火儀式已就續,這座千年古城迎來新的“潮涌”。

我們試圖用新世紀以來的幾個數字,來窺見杭州。

01 2001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

民富,這是不少人對于杭州乃至浙江的第一印象。

早在2001年,杭州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就突破了一萬元。對比來看,當時全國平均水平為0.68萬元,北京為1.19萬元,鄰省省會南京為0.88萬元。

而從最新數據來看,2022年,杭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萬元,達77043元,在21年內翻了7倍,排名全國第4位。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達到4.52萬元。

更能代表杭州的或許是消費數據。僅在收入破萬的3年后,2004年,杭州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就首次破萬,達到11213元。2022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率先突破5萬,一躍成為全國“最能花錢”的城市。

收入高,就業好,是消費興旺的基礎。以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目標,杭州正不斷催生商業氛圍的加速成長。

如果將目光放遠,事實上,杭州一直是新興中產階級的消費型城市。美景與歷史交融,塑造出杭州的氣質,千艘萬舳駛過,商業自古繁盛。

圖源:圖蟲創意

02 200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杭州上榜數量全國第一

全國工商聯在2004年公布的2003年度上規模民營企業500強中,杭州有53家企業上榜,躍居全國第一。此后連續21年,杭州都穩居首位。

杭州是民營經濟活躍的熱土,這是沒有人會否認的事實。走進錢江世紀城,榮盛、網易、傳化等標志性民企在高聳入云的寫字樓中安營扎寨,阿里巴巴在杭州更有13座辦公園區,累計面積相當于540個足球場。

巨頭云集的同時,數量眾多的創業企業、小微企業更是杭州經濟的未來。杭州市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市場主體達到167.8萬家。

這意味著,杭州1237萬的常住人口中,大約每7個人就有一個“老板”。

浙江曾提出一個概念,叫“地瓜經濟”。放在杭州,上規模民企作為地瓜的“塊莖”,深深扎根本土,更多“藤蔓”延伸遍布全市,并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創新鏈。

改革開放40年來,杭商已經成為一道靚麗的身影。1994年,萬向錢潮——中國首家鄉鎮企業成功上市,拉開了杭商走向資本市場的大幕。

截至2022年末,杭州市僅境內A股上市公司就達到215家,在全國僅次于北上深。

為何是杭州?營商環境是這個城市最大的軟實力。

2017年,“最多跑一次”最早在杭州全面鋪開,成為撬動各領域改革的突破口,也成為后續各地效仿提升營商環境的樣板;同年9月,杭州在全國率先啟動“商事登記一網通”,創新提出打造“移動辦事之城”。

“民營經濟是杭州金名片,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杭州在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如此強調。有這份決心,民營經濟這張活力名片,也將繼續在杭州閃耀。

04 2010年:旅游總收入首破1000億

作為中國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杭州不僅是繁華的現代之都,也是重要的風景旅游城市。

杭州有多美?自古以來的文人墨客都不吝為這里留下詩篇。蘇軾將西湖比作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白居易則“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潘閬“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楊萬里卻偏愛“映日荷花別樣紅”。

身為初代旅游“頂流”,“人間天堂”的別稱為杭州奠定溫婉氣質。“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一汪碧水,構筑起國人對江南的標準印象。

圖源:圖蟲創意

杭州打造旅游名城的思路也足夠“先鋒”。

2002年,杭州宣布西湖景區免費開放,拆除圍墻,成為全國首個免費開放的5A級景區,直面周邊居民和遠道而來的游人。

在之后的20年里,杭州將整座城市打造成超級景區,實現了“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轉變。

2010年,杭州官宣旅游收入突破千億;2019年,旅游收入已經突破4千億。在2022年游客滿意度榜單中,杭州蟬聯全國第一。

不過,在主題樂園、麻辣火鍋等新型旅游形式的沖擊下,以自然風光聞名的杭州也面臨新的挑戰。此番舉辦亞運會,或許是杭州在2016年G20峰會后,旅游業再次騰飛的契機。

05 2015年:GDP突破萬億

2015年,杭州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成為全國“萬億俱樂部”的第10個成員。2022年,杭州市生產總值達18753億元,正努力向“2萬億”沖擊。

正如前所述,民營經濟是杭州經濟的“鐵柱鋼梁”,消費是拉動這座城市增長最大的驅動力。但值得關注的是,杭州的基建投資在近些年加足馬力,而亞運會正是城市基建升級的一大契機。

同樣是2015年,杭州開始正式申辦亞運會。此后幾年,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出,“以籌備亞運會為契機,全面提升交通等基礎設施水平”。

當時,杭州地鐵共有3條線路,總里程不足百公里,日客流在40萬左右;而截至2022年末,杭州地鐵總里程到達516公里,升至全國第六位,單日峰值客流達到461.64萬人次。

另據統計,杭州在2016-2020年間累計完成城市軌道交通、杭州西站、蕭山國際機場三期、亞運場館、亞運村等基礎設施投資2248億元。

基礎設施投資年均增長11.6%,高于全國平均4.4個百分點。

在持續推進數字經濟的同時,杭州的高端制造其實同樣值得稱道。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50強城市(2022年)”,杭州位居全國第4。

杭州輕工紡織業的歷史在百余年前就有發跡。改革開放后,杭州輕工紡織業迅速發展,成為全國輕工重點城市;同時伴隨杭鋼、杭玻、杭鍋爐、杭重機、杭汽輪等企業發展,重工業曾一度成為杭州重要的發展驅動力。

進入新世紀后,杭州將重心轉向電子信息、計算機、通信等技術密集型產業,并成為最早抓住“云”機遇的城市。

“新制造業計劃”為杭州塑造實體經濟根基,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這三大行業產值均突破千億。

根據最新發布的《加快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杭州將面向未來聚焦高端裝備制造五大領域的十余項前沿產業發展,形成更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06 2019年:人口突破千萬

2019年,杭州市的常住人口總量達到 1036萬人,較前一年增加55.4萬人,正式成為全國第16座千萬人口之城。

自古富饒的杭州向來人口密集,而近些年轟轟烈烈的“人才爭奪戰”中,杭州也不落下風。從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十年間,杭州新增人口357.4萬,在長三角地區以絕對優勢拔得頭籌。

此外,在人才凈流入率、海外人才凈流入率、互聯網人才凈流入率等多項指標上,杭州也連續多年保持中國第一,并連續十年入選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杭州火車東站 圖源:圖蟲創意

數字經濟和新制造業的“雙引擎”,為新杭州人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崗位,多樣的人才創業平臺、優秀的營商環境為青年創客布好廣闊的發展舞臺。疊加各項“搶人”“引才”政策,杭州人口猛增并不意外。

面向未來,杭州愛才依舊。

今年5月,杭州調整落戶政策,重新向大專生敞開懷抱;另據7月浙江發布的《關于高質量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通知》,杭州市城區要取消落戶名額限制,精簡積分項目,這或將在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形成新的驅動力。

07 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破5000億

“在杭州點擊鼠標,聯通的是整個世界。”

杭州是最早擁抱數字經濟的城市之一。早在2003年,杭州就確立了“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的發展目標。

穩穩踩中風口的這二十年間,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衣食住行,改變了市場的經濟形態,杭州也乘“云”一路騰飛。

2018年,杭州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萬億元。同年,杭州提出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2018-2021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7%,高于同期GDP增速7.3個百分點;2022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50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27.1%。

“數字之城”給杭州帶來的,不僅是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是城市氣質的變遷。像是溪邊浣紗的江南女子披上虛擬外衣,在直播鏡頭里與世界交流。

古今中國在西湖邊交匯,不由讓人遐想,AI會在靈隱寺里燒香嗎?人工智能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不過,“數字之城”也有新的煩惱:2022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速從此前的兩位數降至2.8%。競爭優勢急需重塑。

瓶頸轉型期,杭州開啟了數字之城的“二次攀登”:力爭到2025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2萬億元,增加值超過7000億元,占GDP比重超過30%。

萬億級數字產業生態圈,或將在不久之后給杭州帶來新的驚喜。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微新創想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微新創想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http://www.i0562.net/。

您可能還喜歡...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