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議員提案防偽法案:保護演員和歌手免受未經授權AI復制品侵害
劃重點:
? 美國一項跨黨派提案旨在創建聯邦法律,以保護演員、音樂家和其他表演者免受其面孔或聲音的未經授權數字復制品的侵害。
? 該提案標準化了有關使用個人面孔、姓名和聲音的規則,允許在新聞、公共事務、體育廣播、紀錄片或傳記作品的情況下制作數字復制品,但需獲得適用個人或權利持有人的同意。
? 提案還包括了對拙劣模仿、諷刺和批評等數字復制品的例外,以及排除了以新聞、紀錄片或模仿為目的的商業活動。個人和實體均可根據提案規則提起民事訴訟。
微新創想(idea2003.com) 10月13日 消息:最近,美國一項跨黨派提案旨在創建一項聯邦法律,以保護演員、音樂家和其他表演者免受未經授權的數字復制品的侵害。這一法案名為“2023年培養原創、培養藝術并保護娛樂安全法案”,通常被稱為“防偽法案”。它旨在規范有關使用個人面孔、姓名和聲音的規則。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庫恩斯(克里斯·庫恩斯)、馬莎·布萊克本(馬莎·布萊克本)、艾米·克洛布徹(艾米·克洛布徹)和托姆·蒂利斯(托姆·蒂利斯)贊助了這一提案。
根據該提案,未經適用個人或權利持有人的同意,將禁止“制作數字復制品”,除非用于新聞、公共事務、體育廣播、紀錄片或傳記作品。這些權利將適用于個人的一生,以及對于他們的遺產,將持續70年。
提案還包括了一項例外規定,允許制作數字復制品用于拙劣模仿、諷刺和批評等目的,并排除了商業活動,只要廣告是為新聞、紀錄片或諷刺而制作。
根據提案規則,個人以及實體,如已故人士的遺產或唱片公司,均可提起基于提案規則的民事訴訟。法案還明確規定,聲稱數字復制品未經授權的免責聲明不被視為有效的防御。
防偽法案本質上將肖像權法規范化,這些規定因州而異。一些州根本沒有關于公開權的規則。紐約州是少數幾個明確提到數字復制品并禁止在未經事先授權的情況下在編寫作品或現場表演中使用已故人物的計算機生成復制品的州之一。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使肖像權法引起了廣泛關注。今年早些時候,一首以德雷克和嘻哈歌手The Weeknd為主的歌曲在TikTok上和YouTube上走紅,但事實證明,這首歌使用了兩位藝人的AI版本,而未經他們的許可。
一些音樂行業內部人士認為,肖像權規則是解決音樂家擔心他們的聲音可能被用于發布未經其同意的AI生成歌曲的有效方式。然而,肖像權規則的碎片化使得跨州保護藝術家的公開權變得困難。
SAG-AFTRA披露好萊塢制片公司提議使用演員的數字掃描后,AI復制品也成為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
最近,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呼吁政府將AI語音克隆網站納入在線盜版市場名單,并表示歡迎這一法案。RIAA在給記者的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我們的行業長期以來一直積極擁抱技術和創新,包括人工智能,但最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侵犯了權利,實質上是竊取而非促進人類創造力的工具。”
另一組織“人類藝術運動”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雖然它相信AI可以提供促進人類創造力的工具,但它認為它可以竊取受版權保護的材料,并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使用藝術家的名字和肖像,這對社會來說“非常有害”。
然而,還有一些人擔心,防偽法案只是為現行法律穿上了新的外衣。杜安·莫里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杰里米·艾爾曼表示,這項提案似乎并沒有提供超越現有版權或公開權法律的保護,可能會引發有關這些既定權利的棘手問題。他說:“監管人工智能當然是立法者當今的首要任務,但他們應該謹慎,不要匆忙創立可能與知識產權體系中的長期平衡相沖突的新的聯邦知識產權。”